书法源于汉字,有了汉字才有中国书法。在这方面,其它任何国家的文字都无可比拟。因此,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和我国汉字自身所固有的艺术特质分不开的。
汉字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字的基础是象形,汉字基础的象形,构成了“书画同源”的学说。先民们创造汉字,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他们创造汉字和取材的方法,却使汉字与艺术结下了不解的缘份。早期的“陶文”象一幅幅简单凝炼的图画,与其说是写字,倒不如说是画画更适宜。例如:“山”字就画一座山,“日”字就画一个太阳,“鱼”字就画一条鱼等。所以,鲁迅先生在《门外杂谈》中说:“最初的写字就是画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有一首诗说:“石如飞白木如籕,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现代画家李苦禅说:“书进极则便是画,画至高度即为书。”书画相互渗透交融,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实际上,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开始,大都可以追溯于图画,只是在以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这些文字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是以语言的发音为基础,产生了代表声音的标音符号——字母,再用这些字母拼写文字来表示,如英文等。一是把宏观事物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作为表示这一事物的符号而成文字,如汉字等。标音文字用字母拼写语词,笔画简单,形态变化不大,这是其难以形成独立艺术的重要原因。而表形文字,特别是中国汉字,以“表形”为特质,尽管最初只是一种简单的“图画”线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字的需要的日趋复杂,“象形”不足而“指事”,“指事”不足而“会意”,加以“假借”、“转注”等,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意文字。中国汉字的这种独特的构造方法(即所谓的“六书理论”),形成了汉字的审美基因,为汉字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汉字从古至今一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无论书写汉字的工具如何变换,书法艺术始终完美地延续下来。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书写工具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书法表现形式。如刀刻甲骨时代,产生了甲骨文书法;用笔在竹片上写字的时代,产生了汉简书法;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延续至今,形成了通常所因此,我们书写汉字,用心写好它,并深入挖掘汉字本身具有的审美基固,就可以跨入书法艺术的大门。说的书法;如今发展到用钢笔、圆珠笔写学的时代,又产生了硬笔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