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与依恋:你怎么理解善与恶?

今天想来把最近学到的一些点,串到一起梳理一下。

1.

我们每一个人在与这个世界发生链接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选择标准,比如,什么是好的,不好的,善的,恶的。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里说,自恋伤害每个人都会遇到,遇到后我们该怎么选择自己的一己态度呢?变的怨恨,还是渐渐成长?

变得怨恨,就是厌恶失去安全感,厌恶失去控制。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处处充满敌意,我们继续封闭自己,自恋。

而渐渐成长是:我们不以一次挫败,就来否定整个世界的善。我们还是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友善的,我们愿意走出自己的一元关系,去继续向这个世界投递善意。

2.

武志红在这一周的专栏里,关于自恋与依恋的阐述是这样的:

我并不希望控制一切,那太孤独了,而是希望“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还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可我更惧怕的是,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还有一个敌意的“它”在那里。

如果外部世界是充满敌意的,是“它”的世界,那“我”就会倾向于控制一切,并陷入自恋,这是自我保护;如果外部世界是基本善意的,是“你”的世界,那“我”就会放下控制,把“我”交付给“你”,这就是依恋,是信任。

这要参考马丁 布伯的观点,“你”的世界,构建的是“我与你”的关系,两个本我全然相遇。“它”的世界,是“我与它”的关系。

武志红说,自恋和依恋不仅仅是情感的事情,而是深刻的隐喻。是在关系中皈依“你”的世界,这时我们不惧怕失控,甚至是欣然接受失控,因为失控时,我会跌落在“你”善意的大地上,而这时我会发现,自恋的世界何等孤独狭窄,而“我”之外的世界,是何等丰富宽广。

3.

链接是善,封闭是恶

生命力展开,也是链接发生,依恋发生,生命力完成转化,如热情,创造力,爱。

罗振宇曾说过,关于互联网你得有一个基本的世界观,你是相信链接会带来善,还是相信链接会带来恶?

看到这里一下明朗很多,我们当然要相信链接会带来善。

罗振宇在2017年的跨年演讲,关于链接也有这样的说法:

在中国,重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连接。

新物种,往往是高价值的连接器。

4.

自恋,封闭, 枷锁。

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有一章节: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枷锁是什么?

我再翻到这一章,结合前面自恋,依恋,还有关于链接到善与恶,对安全感,有效社交,勇敢的理解又加深一层。

他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放弃部分安全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的。

有效社交,链接是善。放弃部分安全感,也是走出一元关系,封闭的自我,去依恋。

不信,你看他又是怎么来说合作:

合作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它交由合作方来保障。信任是什么?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还有给我能量和勇气的,关于勇敢的定义:

最大的勇敢很可能是:有些人即便孑然一身,也竟然用于放弃一部分安全感。那些少数有大智慧的人,在乎的事情真的很少,害怕的事情也真的不多。

勇敢可以习得。必须自己教自己,方法是:即便在暂时找不到能够相互交付的合作者的情况下,也尝试主动放弃一些安全感(只要放弃一点点就够了),想想比如:傻人有傻福,吃亏是福,不在意吃一点眼前小亏的人。

5.

尝试总结:

自恋和依恋不仅仅是情感的事情,而是深刻的隐喻。我愿意主动失控,因为我知道被依恋的世界,是善意的。

即使暂时那个世界不是善意的,我们也还要继续相信,去依恋,去链接,被善意接纳的机率也要更多一点,这样会让我们渐渐成长。如果这样做了,这其实也是真勇敢。

无论如何,不要被自己困住,链接是善,封闭是恶,即便孑然一身,依然相信这个世界充满善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