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有回家。下班后到晚托班接女儿,女儿还没有结束辅导,我拿出耳机听了黄仕明老师的接纳+脆弱=亲密,到女儿出来的时候,语音还没有结束,我没有马上关掉,女儿也没有关注我的耳机。我默默的看着她,会心的笑着,继续听着音频,讲述着黄老师的爱人是如何接纳他的焦虑,使他呈现脆弱,最后换来了他们夫妻间的亲密。
女儿把她的书包和衣服递给我,嘴里念叨着:“好重啊,妈妈帮我拿下!”我背着电脑包,书包,美术袋,还有女儿的羽绒服,看着她,听着音频,再无法与她说什么话,只是一起静默的下楼了。尽管那时很想说: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拿,因为我拿东西也有点重了。我依然静默的边走边看着她:她请我帮忙折了丝巾,带上丝巾、又换造型变成披肩,一路摆弄,很美、很开心,然后给我讲学校里发生的段子……。我刹那间感受到,一个不讲话只微笑着关注孩子的妈妈,孩子终于有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路并不长,我们却走了很长时间,我看到女儿尽情的表达自己,仿佛忘了所有,那一刻只有喜悦的表达、分享的快乐,没有干扰,没有评判,只有掌声和支持。
我很感谢自己那一刻坚持,听从自己的心,继续听着音频,让我没有机会打断女儿并自我展示,放下了所有的干预和自以为是的引导,只有深情与微笑。
过往场景历历在目:为了给女儿呈现阳光热情积极主动的一面,见到孩子就大喊:宝贝儿,妈妈来接你了,妈妈好想你啊,快说说,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跟妈妈分享一下……。此时孩子通常会说,“没有,没有开心的事情”。撅着嘴,气呼呼的,一副我跟你没啥好说的样子。热情高涨的我瞬间掉入冰窟窿,心拔凉拔凉的,依然扭曲的装成开心的样子:诶呀,宝贝儿,开心点吗?妈妈两天没有见你了,想你了嘛,你也会想妈妈的?你不说很爱妈妈吗?你不高兴妈妈也不高兴了……。心里充满了失望与悲凉,那个“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声音会立刻来主导我,重启冷漠麻木逃避受害的模式,然后孩子会回来哄我,我舒服了,孩子又不舒服了……如此循环着……
也许我们掌握了很多育儿知识和工具,你会积极的运用,用知识和工具来武装自己,轻车熟路的教养,有理有据,但是你的孩子,她的真实是怎样的?你在机智的运用这些工具时,有没有看到“孩子”,看到生命?
感恩我的孩子,她没有进入我的知识体系,让我看到知识以外的人和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看到什么是生命力,什么是急功近利,让我懂得允许自己,允许孩子,允许生命的长河自然的流经我们,顺畅的生活,经验顺畅。
感恩这个经历,感恩这一份觉察,让我明白做妈妈,是静静的守护、温暖的陪伴,它很简单!
佯装阳光,并不温暖;刻意为之,扎了童心!妈妈归位,女儿终究可以顺畅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