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智思维与暴民型人格浅析:也谈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读错音事件》或题为《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读错音事件中的“新五类”人格简析》
姚鲁
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读错音的事情发生后,被网民们炒成了一个公众事件。有朋友打电话,让我关注一下,并希望我写点东西。但是,一方面,由于工作太忙,暂不宜分散精力做其它的事情。另一方面,觉得现在的网络环境,监管相对比较严格,说得太深太透——太真太直,容易遭到思维层次或认知境界良莠不齐的网民的围攻、举报;围攻我倒不怕,怕就不写了,主要是,被举报后,你的观点恰好监管者也不太喜欢——尽管我写的东西可能都是正能量,或者监管者执法素质的因素——对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理解得不全面、不透彻,一时把握不准举报者的行为本身是否合法——有“诬告”之嫌,但宁可“错杀”,也不放走一个可能涉嫌违反国家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人,被封杀——删除,或灭口——扎口了:你费了半天劲——花不少时间,啥作用没起——除了被“灭口”。呵呵,你说,这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吗? 鲁迅不是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吗?鲁迅说的虽然是耗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但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无疑于慢性自杀呀。所以,我也就没写。
可是,有了感触,而且还很深,想忍着不说吧,又总像有点啥东西,萦萦在胸,不吐出来,就像做啥事没做尽兴似的——没达到高潮,不舒服。用个成语来表达,就是如鲠在喉:幸亏我用的是拼音输入法,不然这‘‘鲠’’字,我一时还真念不出来,要当众念的话,也得念成‘‘鱼’’字。呵呵,哈哈!
因此,我今儿个抽出点时间,简单地说两句对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读错音事件的看法。敬请网友及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 ‘’新五类‘’概念
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读错音事件中,我可以把受众网民分为五类。这五类人,由于是在新媒体时代生成的,我把它界定为‘‘新五类’’。
在划分新五类之前,我先把‘‘半智思维’’和‘‘暴民型人格’’的概念,简单地介绍一下。
半智思维,或叫半智人格,是相对于全智思维而言的,这里主要是指思维层次或思维境界而言,不是指生理病理学里的弱智、脑瘫等智障残疾的概念,是思维学的概念。在共鸣层次上,半智思维的人,很难理解全智思维人的境界、言行和思想,往往又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的圣贤人格,这本身就是悖论——半智求全,本质是一种迷信,迷信‘’完美‘’,对全智思维或境界缺乏了解;但全智思维的人,很容易理解和感受半智思维人的思想和言行。
暴民型人格,指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简单,盲目,情绪化,容易被鼓动,驱同,从众,在公众事件中有非理性、暴力倾向(包括语言暴力)的人。
在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读错音事件中,我认为,受众网民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类,全智思维境界的人参与讨论或讨伐,批评;反方。
第二类,半智思维的人参与讨论、讨伐或批评;反方。
第三类,全智思维的人参与讨论,表示理解并客观地说明事态的性质,不无限上纲;理解型。理解型,一般都是全智思维。
第四类,纯看热闹的观众,对事件不带任何主观想法和情感介入,就像看戏台上的杂耍和戏剧一样,越热闹、越离奇,越好,看着越过瘾;看客,观众。
第五类,是左右或上下游离型的人。这类人,容易被舆论引导,或从看客,转变为公众事件评论的参与者,或倒戈反击;游离型,有的瞎起哄。
二 两类‘’反方‘’讨论或讨伐的动机简析
第一类,是全智思维型反方。
这类人,一般来说,由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或社会阅历,有的本身就是专家、教授之类,对念错字能够理解。因为,即便是语言学家也有不认识的字——念错了,也是正常现象,能够理解;更何况,一个理科出身的化学家?
中国汉字,共有近10万个,常用的就几千个。别说一个长期沉浸在化学领域的化学家,又有着繁忙政务工作的校长,就是一个整天玩文字的作家、语言学家,也未必念起普通的汉字、成语等来,不出错。
那么,全智思维型的反方,既然能够理解北大林建华校长的读错音,那又为什么参与批评和讨伐林建华校长呢?
原因很简单:林建华校长在致歉信中谈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就使那些对那个特殊年代怀有感情或有些认可的人,受到了伤害或触动,因此,出于别样的心理,对林校长进行了‘’驳斥‘’或‘’讨伐‘’。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全智思维型反方中,还有一种人,对北大林建华校长读错音能够理解,但出于对中国意识形态的不同看法,便借此‘‘议题’’,抒发了自己的看法或主张;或者,有的就为了自己的微博、博客或微信公号等自媒体增加关注度,好吸引商家做点广告,挣点小钱之类的:本质是为了赚钱。唱高调,说别的,都是扯淡,是糊弄无知的读者的。呵呵。
第二类,半智思维人格的反方。
这一类人的文化素养或思维境界,理解不了层级比他们高的全智思维型的人。他们以为,全智思维型的人——比他们的地位、学识、思想等各方面都高的人,就不应该犯错误。尤其他们认为,连他们都会的东西,你要不会,你就是他们层次的人,甚至连他们都不如,他们就会轻视你,貶斥你;有极端的,还感觉自己像是上当了,不踏上一万只脚,踩你个半死,不解气!呵呵。
他们不知道,无论啥地位,啥层次的人,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甚至有的犯小孩式的错误。别说是人,就是神仙——要是真有神仙的话,也会犯错误啊!不然就不会有神和仙,有上神、上仙和下仙等的区别了。
至于‘’圣贤‘’——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都算大贤吧: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孟子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老子是道教创始人,庄子是道教重要代表人物,和老子合称的老庄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就是这些人,你要是了解了他们当时的真实生活情况,那犯的错误更多,有的都是常识性的错误,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学术地位和思想的伟大。
更何况,语言是思想或思维的工具,当然,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对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的境界以及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以及对事物、社会等的认知,则是主要的方面。不能因为,一个字或几个字或很多字不
认识,或读错了音,就否定一个人的思想、思维或专业等成果。
举例来说,一个普通的掏粪工,他几乎就是个文盲,他的思维视野——对人生、社会、情感等的认知,必然有局限性。但假使他平时没事,就研究十几个生僻的字,这十几个字,可能连古文字学家都认识不到两个。于是,他到公共场所拿这十几个字考教授、博士之类的等,结果是,有的教授、博士连一个都不认识。于是,一些半智思维人格的人就拿这事炒作,再有一些全智思维的人跟进,最后炒得教授、博士,连个就认识十几个字的掏粪工都不如了。最后,掏粪工因就认识十几个生僻的字,被炒成网红,弄个商业演出啥的,出场费十万、几十万的赚。可那些饱读诗书或对科学有特殊贡献的人,就因为不认识这几个生僻的字,有的威名扫地,甚至有的都要被逼下台了:这个苦不堪言哪!呵呵,哈哈!你说这是哪跟哪呀?
可这正是网络时代经常出现的怪现象!
三,怎么理解林建华校长致歉信中“焦虑和质疑的”说法
在北大林建华校长读错音后,发表了公开致歉信,不想,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批评或网络“讨伐”林建华校长的事情。
批评或讨伐的焦点主要有两个。
一个就是,林建华校长的致歉信心中涉及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事情,引起了两类“反方”的批评或讨伐,关于这方面的‘’讨伐‘’情况,前面已说明,不再赘述。另一个是,林建华校长在致歉信中引述了自己在校庆致辞中的:“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见到林建华校长引述的这几句话,很多网友抓住了“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这句话本身蕴涵的观点,加以讨伐和评论。其实,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
因为,很多网友都忘记了,这句话是引自林建华校长在北大校庆致辞中的“迎接未来挑战”一节。这句话前面还有这样的话:“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哲学家的思辨,更需要所有人共同的行动。这个时代并不缺旁观者,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
而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是在上文语义或思维的演进中,在特定语境下表达的特殊语义。这实际上关涉到了语用方面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涉及的问题。孤立地探讨‘’焦虑与质疑能否创造价值‘’这句话,无法证明林建华校长在致辞中原话思想的对与错,因为两个论题的逻辑起点不同:无法交锋;都是自说自话,自圆其说。
这种现像,反映出两个问题。
一个是,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和普通的网民,看问题不能从宏观上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分析,只抓住对自己不舒服的敏感词语,也不对词语的语义内涵及逻辑演进进行辩证地关照,就激愤以极,不声讨不快。就像一个人,人家对他一百个好,他看不见,他就注意和耿耿于怀对他不好的地方——也许这不好,是出于对他的更好,但他不管,眼睛就盯着——注意和放大,那不好的地方;而且他要倒戈起对他好的人,比仇人还狠。呵呵!
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浮躁,包括专家和普通网民,看网上有点啥焦点,就听风是雨呀,也不深入考察考察,了解了解,看人家咋说——说啥,就跟在人家屁股后,断章取义地跟着咋说——说啥。我都怀疑,很多批评林建华校长什么‘’焦虑和质疑能不能创造价值‘’等的云云,根本连林建华校长在北大校庆致辞中的‘’迎接未来挑战‘’这一小节,都没看,更别说全文了。
你说,这都啥做事的作风,一点都不严谨。有的还专家呢,光知道胡侃,博眼球,在微博、博客或微信公众号上,混点关注度,赚点小广告费——小钱,别的很多都瞎扯——水平高点的,还知道借题发挥发挥;你说,这可咋整呀。
呵呵,哈哈!
201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