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概述
2.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
3.个人身心发展的动因(2)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4)
人的发展概述: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阶段不同,任务不同
不平衡性:发展速度(某个人)
互补性:身身互补,身心互补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人和人)
少年期(11.12-14.15岁)---》“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内在需要(遗传,成熟,本能)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登(优生学)
外铄论:外在力量(环境,教育)荀子(人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可能性,可塑性
环境:现实性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简答题)
个人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教育制度概述: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国家)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核心+主体)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社会+个人+国内外
社会:生产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人口
个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国内外:本国学制的历史,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学校系统(学制)的出现,开启了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再限于学校的范围之内,构建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欧洲 精英教育+职业教育 平行不想交
单轨:美国
分支:前苏联 我国(由单轨制发展来的分支制)
我国学制沿革:
壬寅学制(首次颁布 1902)
癸卯学制(首次实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 资本主义性质)
壬戌学制(633 美国为蓝本 长期)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延长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15%-50%)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义务教育:
强制性 普及性 免费性(起源于德国)
1986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耶克斯利
《论终身教育》保罗朗格朗
教育目的:
概念:
广义:人们的期望
狭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灵魂,主题)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教育无目的论:(无抽象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题)
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根本性质
建立依据:
全面发展教育:德智体美劳
德育:
智育:
体育:基础性+教育性
美育:
劳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