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女今年小学三年级,别的功课问题不大,唯独数学不太灵光,尤其是应用题(现在叫解决问题),永远整不明白,起初我以为是孩子数学思维没有建立,或是基础不牢,就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强化辅导,有点效果,但并不明显。
直到有一天,我女儿问我一道题,大概如下:
教室有4个座位,小明坐在小红的西南面,小军坐在小明的东面,小丽坐在小军的西北面,问:小丽坐在小红的哪面?
这道题并不难,只是有点繁琐,我相信她如果画个图,很快就能解答出来,但我女儿就只靠凭空现象,结果越想越绕,索性放弃,来向我求助。
我终于发现了她的问题所在:并非是题目的难度过高,而是众多条件在大脑中并行导致的思维模糊。解决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把模糊的东西变清晰就好了。此后,我要求她做应用题时,务必写清楚每个算式的注释说明,解释清楚算出的结果是什么,或把图画在旁边,结合图形进行解释,一个月后,不得不说,效果极其明显,考试成绩显著提高,虽然仍会出现计算错误或看错条件的情况,但应用题基本没丢过分。
不仅是孩子,我们也是一样,当遇到诸多复杂问题时,要么仅凭直觉,做本能反应,要么听天由命,放弃解决。其实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就像我女儿的数学应用题一样,看似复杂,实则一点就通。只要你肯静下心,或拿出纸笔,对问题进行简单罗列分析;或自言自语,把问题进行自我梳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其实问题的解法可能简单到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