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思考与讨论
思考
你还记得你是何时能够分辨不同的事物吗?又是什么时候能用特定的名词来描述它们呢?
睡觉时人的意识状态与白天的意识状态肯定是不同的,那么不同在哪里呢?睡眠为什么会做梦呢?
催眠与睡眠相同吗?
学习目标
根据以上思考题,不难看出,今天的学习目标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人的知觉能力。知觉能力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已经存在,通过注视偏好实验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婴儿的差异辨别能力。随之还有对差异进行分类的能力。
对于不同意识状态的认识。梦境常常很清晰,彼时的你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随后我们还会讨论催眠是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9 注视偏好(1961)
在昨天的“视崖”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婴儿是否拒绝爬过“危险”的断崖来确定他们是否有判断并做出反应的能力,这是因为婴儿无法通过语言进行精确地表达。
除“视崖”研究外,对婴儿的各项研究对于心理学来说尤为重要,这涉及很多心理活动“从零到一”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罗伯特·L·范茨提出了“注视偏好”的实验方法,一举成为婴儿心理学研究最为有效的手段。
由于婴儿没有完全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无法通过语言交流来探寻婴儿的内心;所谓“注视偏好”则是通过观察婴儿对于特定事物的观察来探寻婴儿的知觉形态,即观察他们到底“看什么”并且“看多久”。如果有两个物体,婴儿选择长期凝视其中一个,那么唯一的解释是这两个物体对婴儿来说是有差异的。
通过一组不同年龄段的实验,范茨证明了一个结论:每个年龄段的婴儿都具有辨别不同形态的能力。婴儿多数对人脸更感兴趣,因为婴儿从出生开始就需要人类的照顾;随着成长,婴儿也对于各类复杂的图案产生兴趣;甚至很快就学会了发现错误的图案。这些实验结果都是令人欣喜的。
这一实验明显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至今仍是研究婴儿心理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
№.10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1953,1960)
睡眠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做梦对于睡眠又有多重要呢?
阿瑟瑞斯基与快速眼动睡眠
现在,大家都已经接受了一个基本理论: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些人总是记不清自己的梦境。这个理论最开始是如何得出来的呢?主要依赖于阿瑟瑞斯基的睡眠研究。
阿瑟瑞斯基的实验通过精准的电极装置测试睡眠者眼部肌肉的运动,来判断梦境与眼部肌肉运动的关系,最终发现了迄今为止仍举足轻重的快速眼动睡眠理论。
快速眼动睡眠又称REM(Rapid Eye Movement)睡眠。阿瑟瑞斯基通过测试认为人的睡眠分为REM与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而梦境都产生于REM时期。在这个阶段,眼部肌肉快速运动,人们也因为大脑的电化学信息而不常挪动(睡着时基本不会动),尽量避免实际演绎梦境(例如梦游常常给人带来危险)。
在整晚的睡眠中,REM与NREM睡眠交替出现,通常会有5到6次,其中REM睡眠阶段一般都较短。
剥夺做梦的影响
阿瑟瑞斯基的理论让我们了解到每个人都会做梦,并且每晚都会做好几个梦。迪蒙特则基于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来探寻梦境对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即为了正常的生活,我们必须做梦吗?
实验手段并不复杂,通过电极检测,当实验对象进入REM睡眠时,实验人员就会将其叫醒,让实验对象无法完整经历REM期间,即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连续剥夺做梦几天之后,会让实验对象再正常进行睡眠,并对其睡眠进行监测。
实验结果显示,如果被连续几日剥夺做梦的权利,在接下来的几天里REM睡眠时间会显著增加;换言之,如果连续几天不做梦,人们会在之后的睡眠中增加做梦数量进行补偿。这一现象如今被称为“REM反弹”。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药物可以让人跳过REM阶段进入长时间的沉睡,因此如果一个长期依赖安眠药物的人,突然不再服用安眠药物会出现REM反弹,使得其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非常疲累;我们将其理解为安眠类药物的依赖性,实际上也有部分REM反弹的因素。
迪蒙特的研究让我们理解到梦对于人类睡眠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毕生致力于对高质量睡眠的研究,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如何科学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11 类别天成(1973)
类别与语言
我们在生活中反复提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你是否想过关于某种事物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呢?例如椅子为什么叫椅子,我们为何很自然地将各式各样的椅子都统称为椅子呢?
传统观念认为,分类是语言产生之后的必然结果,如果语言要发展,就必然将各项事物分门别类。根据这样的传统观点,如果我们没有某一种词汇,那么就不存在对应的类别。例如热带地区的一些部落没有关于“雪”的语言,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没有雪的类别。
传统观念看似正确,却被埃莉诺•罗施的实验彻底颠覆。罗施认为类别是天然存在的,是人类知觉能力导致的必然结果。
罗施与类别实验
罗施最直接的反驳观点就是,即使热带地区的部落没有关于“雪”的语言,但“雪”这一类别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是存在的。
通过对仍处于石器时代的部落进行的颜色类别教育实验,罗施得出了关于类别的以下结论:
所有类别在人们的心中都是有“原型”的,这一原型具有最为典型的类别特征。人们往往通过将物体与原型进行比较来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类别。例如提到“鸟”,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有麻雀、鸽子、燕子,因为它们都是典型的“鸟”,但极少有人会先想到企鹅、鸵鸟,因为它们离“鸟”的原型太远。
“原型”虽然有很多,但界限并不清晰。例如“水果”和“蔬菜”各自有各自的原型,但总有一些界限模糊的事物,例如番茄既可能是水果也可能是蔬菜,人们只能通过将这些事物与原型比较来进行界定。
特定的概念实际上存在于每个人的脑中,罗施称之为“自然类别”。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某项事物与我们的特定概念越相近,那么学习越简单,越容易被接受。界限模糊的事物或者是超出“自然类别”的事物将会难以被接受,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学习。
№.12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1982)
催眠是什么?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催眠术就已经产生;发展到今天,催眠疗法已经是心理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疗法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今天的研究并不是针对“催眠是否存在”,而是去探究“催眠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 ?
传统学说认为:被催眠的人既不清醒,也并非处于昏迷状态;有自己的意识,能够受到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这里的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大脑刻意控制的。举例来说,人在清醒的时候,被告知“举起双手”,会经过大脑的思考,而后通过神经系统命令自己的肌肉组织举起双手;人在昏迷的时候,无法得知外界“举起双手”的命令,不会做出反应;而人在被催眠的时候,听到外界“你的双手变得很轻,它正在慢慢升起”,被催眠的人会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
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介于清醒与昏迷之间。
斯潘诺斯:催眠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社会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斯潘诺斯则认为催眠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只是机动性变高、被目标所驱动的行为,并非由特殊的意识状态所导致。
这样的理论从字面上并不好理解,让我们通过斯潘诺斯实验中的一些观点来进行分析:
斯潘诺斯认为人们在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实际上也是自主行为,而不是“非自主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在催眠疗法中,治疗者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暗示性指导语,因为如果不采用暗示,而采用直接的命令,会让被试者直接接受命令(因为被试者并非处于昏迷状态,完全可以接收外界信息和刺激),从而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在所谓的“催眠状态”。当使用暗示性指导语时,被试者虽然也是做出了某种自主行为,但从心理上会认为那是非自主的催眠行为。
斯潘诺斯认为被催眠的人往往对催眠行为有期望,这种期望能够加强暗示,更容易诱发被催眠对象的催眠行为。通过实验证明,催眠行为实际上与被催眠对象自己的想象相一致。
能够证明斯潘诺斯理论的最直接依据就是:所有被催眠的人都是自愿接受催眠的。再高超的催眠术掌握者都无法催眠一个不愿意被催眠的人。这就说明催眠状态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有的特殊意识状态,而是被催眠人自愿接受暗示做出反应的结果。
№.13 今日总结
经过今天的阅读,我们了解了关于知觉与意识的四项重要心理学研究。
就知觉来说,人从出生开始就有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对很多类别的认知也是自然天成的。
在意识方面,我们了解到睡眠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人在睡眠中与在清醒时处于不同的意识状态,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人类会做梦。通过研究可以知道,梦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催眠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关键词:
注视偏好,REM睡眠,自然类别,催眠,心理暗示
要点:
所谓“注视偏好”则是通过观察婴儿对于特定事物的观察来探寻婴儿的知觉形态,即观察他们到底“看什么”并且“看多久”。如果有两个物体,婴儿选择长期凝视其中一个,那么唯一的解释是这两个物体对婴儿来说是有差异的。
每个年龄段的婴儿都具有辨别不同形态的能力。
快速眼动睡眠又称REM(Rapid Eye Movement)睡眠。阿瑟瑞斯基通过测试认为人的睡眠分为REM与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而梦境都产生于REM时期。
如果连续几天不做梦,人们会在之后的睡眠中增加做梦数量进行补偿。
类别是天然存在的,是人类知觉能力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有类别在人们的心中都是有“原型”的,这一原型具有最为典型的类别特征。人们往往通过将物体与原型进行比较来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类别。
特定的概念实际上存在于每个人的脑中,罗施称之为“自然类别”。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某项事物与我们的特定概念越相近,那么学习越简单,越容易被接受。处在界限模糊的事物或者是超出“自然类别”的事物将会难以被接受,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学习。
传统学说认为:被催眠的人既不清醒,也并非处于昏迷状态;有自己的意识,能够受到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这里的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大脑刻意控制的。
催眠状态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有的特殊意识状态,而是被催眠人自愿接受暗示做出反应的结果。
思考与讨论:
你还记得你是何时能够分辨不同的事物吗?又是什么时候能用特定的名词来描述它们呢?
人在睡觉时的意识状态人在白天清醒时的意识状态肯定是不同的,那么不同在哪里呢?睡眠为什么会做梦呢?
催眠与睡眠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