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上的北方和皇城的蝉|探索者号与龟134

梦觉图像学267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

133写到勃鲁盖尔捕捉到了人在日常的快乐,但表现快乐不是目的,而是要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赋予寓言的功能。这种方式来自尼德兰的文化习惯,用小形象来比喻大道理,撰写箴言和谚语并在日常使用。

日常生活有什么用?它琐碎渺小,不值得书写和观看。但是将一个人与一个宏大或圣洁的理想连接起来的恰是这些日常,也只有这些日常。就像指南针能指给人天堂的方向,但是指南针却无法帮人跨过路上的沼泽和荒漠,指南针上的北方和雪山湖泊前的北方是不同质的。前文分析过教会在14、15世纪的腐败和恶行,它的信仰就像指南针,虽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地,但是它却已经没法在每一个举手投足的现实时间里给人指引和帮助。而地方文化的谚语正是对日常生活的填充。

日常生活有什么用?北宋神宗时期的禁军首领宋守约认识到它与某个关键时刻的关联。宋守约守皇城,无战事,于是夏天里他命令士兵轮流值班捕蝉,只要让他听见蝉鸣就棒责执事的士兵。神宗听闻后责备其太过严苛,宋守约说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以号令为先”,但是现在太平无事我怎么检验手下的军兵是否还能令行禁止?是否能禁绝蝉鸣,就是宋守约鞭策和检验禁军的一个参照系。日常在皇城能让蝉鸣消失,一旦某天出征打仗才依旧有兵可用。

所以日常生活是对人的状态的检验,是在路途上的一个个具体的指引。尼德兰文化在面对教会的无能甚至误导和阻塞时,相比《圣经》的教诲和教堂里的仪式,更倾向谚语的智慧和对日常生活的审视。

勃鲁盖尔的图像正是用日常行为来诠释这些谚语,用智慧的眼来检视日常的愚人和愚行。比如谚语“别相信一手拿火一手拿水的人”,用这个生活形象比喻两面派和搅动是非的人。勃鲁盖尔《尼德兰箴言》中就用一个左手拎着水桶、右手握着火钳的妇人图像来重现这句谚语(图甲)。

这些谚语的另一个特点是用人的愚蠢行为来反向揭示某种智慧。比如《尼德兰箴言》里一个嘴里咬着刀、全身铠甲的人在给猫系铃铛(图乙),这个武装到牙齿的人意指准备周全和全力以赴,但是“给猫系铃铛”这句谚语指本应保密的计划却轻率泄露。另一个人正在填埋淹死了小牛的井口(图丙),本该是“亡羊补牢”的措施,但是把水井填了的行为又造下了另一桩蠢行。

再如,一个剪羊毛和一个剪猪毛的人(图丁),本是比喻一个人比对方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布鲁盖尔画的剪羊毛的人把羊皮也剥了,这就变成另一句谚语“剪羊毛别剥皮”,优势变劣势。

《尼德兰箴言》中就图释了126条这样的谚语,对着月亮撒尿的人,在渔网外捕鱼的人,丢掉鹅蛋捡鸡蛋的人,盲人给盲人指路,向魔鬼忏悔……在勃鲁盖尔的图像里,尼德兰的日常生活就是愚人和蠢行的图集,就像现实中推翻暴政的是另一个变本加厉的暴政,治疗愚痴的是另一个更加愚蠢的办法——这是下一篇的内容,从脑袋里取出“愚人石”的医愚手术。

梦觉图像学268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