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从字面上理解,《边城》意即城市的边缘,文明的边缘,战争的边缘的这么一个故事。
潜心细读才知《边城》是20世纪30年代以川湘交界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细致而认真地描写了一个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洞的小山村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还有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名叫翠翠,一双明亮的眸子如小溪中的水般清澈。她和爷爷相依为命,靠渡船为生。黄狗也和他们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小溪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安排一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能载20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
翠翠就和爷爷在这渡船上渡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波光潋滟;两山碧绿苍翠的篁竹迎风摇曳,景色怡人。就在这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翠翠逐渐长大成人,成了一个妙龄姑娘。她懵懵懂懂的情愫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船总的儿子二老(傩送),英俊潇洒又能干。在一次端午龙舟赛中,翠翠和爷爷走散,天黑将下来,也不见爷爷归来。是傩送派人将翠翠送回了家。从此翠翠偷偷喜欢上了傩送。对傩送的感情由萌芽而扎根。而此时的傩送和他的哥哥天保同时爱上了翠翠。而在翠翠心中却只有傩送。
翠翠把对傩送的感情悄悄埋在心底。只是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回忆,任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任意驰骋,却不敢表达外露。
当天保知道了弟弟也喜欢翠翠时,为了手足之情便主动放弃。后来他在失意中独自闯滩(做生意),不幸在途中身亡。
弟弟傩送得知此事,带着对哥哥的歉意,离开翠翠,离开了他所爱的人,所爱的地方,孤独地去外地打拼。
傩送和天保二兄弟同时爱上翠翠,却因手足之情,又同时放弃她。这样的人间大爱,实在难得。现实生活中,若兄弟俩同时爱上一个人,不是互相争夺,就是彼此打压,搞得鸡犬不宁。而沈从文老先生笔下的二兄弟,却是互为对方考虑,他们的手足之情值得称道。傩送也因哥哥的逝去,对翠翠有些冷落。
翠翠的爷爷,出于对她的庝爱,对她未来的担忧,终于经不住如此的打击,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与世长辞。翠翠的爱情与他的木呐、被动也有关系。那白塔也在大雨滂沱下坍塌,船也被冲走。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
小说的最后写了这样几句:“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的白塔,又重先修好。那个在月下唱歌,把灵魂轻轻俘起来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来!”
我虽然能理解傩送的出走,对他的出走却不能释怀。因为他的出走让一个人的悲剧成为三个人的悲剧。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恬静。是茶峒的山水养育了她淳朴、温润的性格。她一生都在用她那脉脉温情,守候一段漂渺的希望。如果她冲破自己内心的束缚,把爱大声说出来,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主动些,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悲剧。
不过沈从文老先生也没有把话说那么绝对。他给了人模棱两可的结果。翠翠那么可爱,我想有情人会终成眷属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