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
麦子花儿香,玉米花儿甜,我的日子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喷雾器一背,农药一打,累得我汗如雨下。
唇膏不知道如何抹,眼影不知道怎么画,石榴花香飘满院,我的思绪万万千。
闺蜜的影响
最初接触到简书,源于闺蜜“六天笑笑”发在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当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随即勾起了我写作的欲望。
2018年6月6日我下载了简书,马上迎来我在简书两周年的生日。两年的时光,简书记录着我生活的酸甜苦辣。
回首来时路,简书留下我的足迹:已写下29.3万字,坚持有效日更79天。在坚持日更的日子里,我愈来愈发觉得,文字已经融入进我的生命,与我同呼吸、共命运。
无独有偶,上学时我的作文也曾有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的经历。兴奋之余,我满心激动,这一切恍若发生在昨天。
一颗文学的种子从此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也许闺蜜的这篇文章是我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契机。在她的介绍下我加入了与君成悦老师的写作交流群,第一次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让我见识到了文字的魅力。
文学——我心中最亮的星,我义无反顾的爱着你,一发而不可收!
加入县作家协会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拿到县作家协会的会员证书,光荣的加入到我们县里的作家协会,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刻对我来说意味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来到县委办公大楼,既兴奋又紧张。接待我的县作协主席杨老师,从不曾以长者自居,热情的帮我端茶倒水。距离感在我心中瞬间一扫而空,我们聊着文学,聊着未来,感动之余我倍感亲切。
攥着这沉甸甸的证书,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这可是除了那干巴巴的初中毕业证以外,我得来的第一枚有含金量的证书。我把它放在枕头底下,足足放了三天三夜,才舍得把它收起来。
当我拿到县作协证书时,与君成悦老师,齐凡齐老师给予我鼓励。在她们举办的征文比赛中,我的一篇《风吹麦浪》获得奖励。
记得当时我一边在地里割着麦子,成悦老师一边给我开小课,指导我如何写这篇文章(幸亏当时地里就我自己,不然我一准会落个不务正业的名声)。
尽管我只是获得了四等奖,但就是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原来我也可以!随即成悦老师送给我一个雅号——田园作家。
我和儿子行走在写作路上
我在头条学习写作时,正直儿子小学毕业填档案。在父母职业一栏,儿子填写的“自媒体写作者”。他的同学大都填写的父母职业:打工者、务农、经商,只有他写的比较文雅。
我爱好读书写作,无形当中也影响着儿子。当别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阅读、作文发愁时,我能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这一切。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带他去书店看书。有时我们母子俩同时阅读一本书;有时我们面对面坐着,谁如果看到好的句子也会分享给对方;偶尔我们索性坐在地板上,同样看得津津有味,这些体验在不同程度上拉进了我们的距离。
我们是书店的常客,县作协的老师们不定期到书店,为孩子们举办写作讲座,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去参加。儿子的作文也多次刊发在县里的写作艺术群。我前期的作品也在我们当地的电视台组织的平台发表过。
最有幸的是我们接触到了专业的写作老师,让孩子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加入市散文家协会
闺蜜看到我在这条路上走的很笃定,同时也很艰难。她不忍心看我走这么多的弯路,帮我介绍了一位资深的集写作、编辑于一身的老师——杨老师,这可是一位元老级别的老师。
和杨老师见面,我们聊生活,聊人生,聊写作,相谈甚欢。老师送我一本他的新书,我敬重地接过书,并把提前打印好的文章拿给他看。
老师知道我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了得。我能看得出老师几次欲言又止,他知道我的能力有限,又不能过于打击,于是安慰我:不要着急,相信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老师鼓励我多写,一定要坚持下去。平时我也会向老师请教,他也经常对我的作品给予指导性意见。并推荐相关公众号,要我多阅读经典作品,慢慢积累,吸取别人的经验。
当我们聊起我的写作之路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丫头,我可以介绍你加入市散文家协会,你需要这样的鼓励!”
我充满无限感激,强忍住在眼眶里打转的泪花,感恩一直碰到贵人相助。对老师说:“老师,您这一声丫头,叫的我特别温暖,就像是邻家大伯。”
感动之余,我深知这份荣誉来之不易,以及它的分量和对我的影响,这纯属杨老师对我的鼓励。
我暗暗努力,一定要对得起这份荣誉。从此,在写作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与周老师的不解之缘
说到与周老师的不解之缘,我可是经历了“三顾茅庐”式的拜师路。最终获得老师的批准,光荣成为他的第一名学生。
老师一直用文品如人品来影响着我,一个人的人品好了,文品也不会太差。
老师一再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小到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经过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强调,我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
这段时间,我天天“缠着”老师,写完的文章第一个发给他。多年的历练使老师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透我的内心,一句话为我点透心中的迷惑。有时会引导我自己思考,让我“自己参”。
老师的一个问题甚至会让我“参”上半年,才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证明了老师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的文章缺乏深度与阅读经典书籍有限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提醒我多阅读经典书籍,可以增加智慧。
有时老师会针对我的文章,告诫我:“你的文章存在瑕疵,锤炼文字基本功还需要加强。
可以多阅读古文经典。”
我谨遵教诲,阅读经典书籍慢慢形成习惯。
阅读经典书籍带来的“效益”不容小觑。《道德经说什么》历经3个半月的时间被我“啃”完了,收获的知识和人生智慧是无法用语言阐述的。
《了凡四训》,我的抄写刚刚完毕。我准备了3个本子,3遍同时进行,这无疑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和通透力度。
猛然间发现,我的标点符号不再凭感觉盲目乱用,写完读一遍感觉不对头,会迅速过过脑,思考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而后即刻做出决定。
以前读别人的文章,就是一根筋读文章,从来不会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过渡句怎么做到自然的让读着无法发觉。现在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分析情节走向。这难不成也是阅读、抄写经典书籍带来的收获?
不知何时起,我的心态摆正了,不再盲目的羡慕别人,脚下的路走得更加踏实稳定,有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学会以保持“中立”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和外界,相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心智会更加成熟。
我也曾有过“突飞猛进”的时期,那个阶段成为我人生道路上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刻。我和家人回归到和谐美满的幸福时光。这种变化来自老师的引导,来自经典书籍开启的智慧之旅。
随着写作的深入,我的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近段时间我取得的最好成绩是,2019感动简书十大人物征文活动。
我的人物主题是周卫英老师,当我的作品被加入专题《2019感动简(shu) 征文入选文章》,这出乎我意料。
在高手如云的写作团队,我的作品也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赏识,这又是我写作道路上一次跨越式的里程碑。尽管最终我的作品未能走到最后,@燕的作品一飞冲天,直入云霄,荣获桂冠。
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已经是对我最大的奖励,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认可自己,相信自己。
峰回路转百转千回,在写作的道路上,经过摸爬滚打,我踉踉跄跄,一路走来。跌倒了,咬紧牙关,爬起来,擦干眼泪重新上路。
冬又去春又来,随着季节的轮回,地里的庄家收获了一茬又一茬。愿我埋下写作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出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