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软弱的自己,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在某种客观条件下,你经过深思熟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情,带着典型的三分钟干劲开始实施,但现实总是和自己对着干,刚开始就遇到波折,天时地利人和总是对接不上,于是,你开始质疑自己:我做这件事是不是不对呀?哎,说不定这事儿就错了,白费力气!尤其当这时身边的朋友向你抱怨这件事情,或者直接规劝你放弃的时候,你心中的天平晃动的更加厉害,这时,你开始怀疑自己,内心慌乱,胡思乱想,丧失原则,甚至直接放弃。
结果往往有二:徒增烦恼以及一事无成。
我不喜欢这样软弱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啰啰嗦嗦,患得患失,缺乏魄力,就像一团随便缠在一起的毛线球,软绵绵,乱哄哄。我的彷徨、不作为一次次让旁观者失望,时间长了让人反感。其实有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他们挥霍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自信,一旦决定了就不会也不允许有任何的负面意见,似乎从来不受左右为难之苦。虽然有时他们的固执与自私甚至令人难以忍受,但不管结果如何,就是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任性彰显了他们强大的内心,内心强大的人就如同充满气的篮球,本身就带有力量,并且爆发力惊人。这些从哈姆雷特的例子中可见一斑:不可否认,他决定复仇之后的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拖拖踏踏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当时洒脱一些,当机立断,结果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当人对自己的某种生活方式表达厌弃的时候,就差不多该远离它了。
无疑,在人类向往自由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拥有洒脱的品质能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很多人把它完全归因于性格差异,紧守“性格决定命运”的箴言,固步自封。其实我想说,性格难道不能改变么?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之前,我可以继续用自己潜意识中认可的方式活着,但潜意识开始清醒排斥以前的自己后,就该尝试着改变了。我不想找一种类似命运,决定论,因果论等的哲学说辞规劝自己不要怀疑自己,这些治标不治本,我更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把脑海中的种种顾虑驱逐出去,孤注一掷,告诉自己:我就是要做一个果敢的人!。
在之后的日子里同别人聊起这件事,比起:“哎呀,我本来想做来着,但是……”我更愿意对别人说:“我尝试过了/我做过了,我觉得……”仅仅觉得这样更正能量,比较让人信服!
我不想也没有资格以一种好为人师的口气进行说教,仅仅是自己一时的感想,录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