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与随感录有感
又是两天没有读书,因为工作上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有时候自己给自己定一个规矩,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可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但是工作结束后就得从工作的状态出来,活成我自己的样子,大多数的时候,是可以的,但是有时候不是一下就可以进行转变的,只有那些大智慧,那些心理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做到吧。
哲学,我一直是窥探或是远远的高山仰止般,这半年跟着周老师的守望的距离,嗅一嗅哲学的气息,都感觉到哲学的高深莫测,所以干脆自己把自己的爱情当做自己的哲学了。
随感录倒是让人心动的,就像作者说的“写随感录不易,如今有些人爱写华而不实的格言,那样的东西只能哄骗幼稚的读者,却证明作者自己对人生毫无真实的感受”,哲学的高深莫测和随感录的亲民比起来,把自己的一些思想揉进随感录里面,表达的就是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真实的感悟的时候,就是随感录,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哄骗幼稚读者的鸡汤了,现在是信息文明高速发展到了高度发达的地步,一条微博,就是周老师说的那样的华而不实的貌似有些道理,能引起部分读者当时的心境契合的鸡汤,也可以流行一阵,哪怕就是自己认为的的自己的粉丝圈子里面,没有经过社会进步的沉淀的东西,必将随风飘去,成为鸡肋的,我自己承认,我写的的东西亦然,好在我有我的特定的一个读者,这就是我坚持的原因。
回到书的正文,周老师写的的是哲学家写的随感录,不是我上面提到的人生的随感录,因为哲学家本身就少,能够最后大浪淘沙之后还能被称为哲学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有的就是临终的瞬间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能被称为哲学家的,所以他们的随感录都是他们心灵的写照,都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的感受。如果已经小有成就,名噪一时,我相信,哲学家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不受烦躁之风的侵袭的,但是或多或少的在他的随感录里面,总有一些和他的原思想跑偏的地方。
“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是赫拉克里特一句格言,就是随感录的雏形,是他的真实的感想,是的,读书使人博学,读书的人并不是都是博学,因为读书还有怎么读书,读书后怎么吸收成为博学的过程,博览群书是提倡的,如果就是一目十行,读完后就还给作者的那种,怎么读都会博学的,这是读书和博学的辩证关系,博学和智慧呢,就是博学的人中,有的是死记硬背,有的是生搬硬套,做不到活灵活现的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中,化为自己生活的动力,最终能够用自己的思想驾驭博学得来的思想的时候,那才是智慧,那才是大家吧,我不是,我就是读书的时候是和作者在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悟作者那个时候的心境而已。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也是他的一句格言,我不苟同,美丽与否与事物本身无大的关系,美丽与否事关的是判定这个事物是否美丽有关。芸芸众生中,猴子的芸芸众生中,他们也在认为一个事情,最美丽的人类与猴子比起来也是丑陋的,那个给他喂食的人类就是最美丽的。而人类则不一样,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高级与否,总之也是动物的范畴,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思想和束缚吧,杨玉环的美丽和骨瘦如柴的美丽,都是芸芸众生用浮躁的动物的本性烘托的当时流行的所谓的美丽,这个美丽纯粹是动物性的没有心灵的美丽,即便是浮华的庸俗的国际选美闹剧,也不是真的就用动物性的标准来选择,素质也是占去了较大的比重。我不是认可选美,我是讲美丽与事物本身无关,美丽是认为其是否美丽的评判者的标准。我对美丽的标准,是我的爱人就是我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神,无可替代。因为我的爱情中是以知音知己知心为基础的爱情,我执着着我的爱情。
“平生无大志,只求活得真实,并随时记录下自己随时的感受,借此留下生命的足迹,这就是我在哲学上的全部野心了”,作者最后这句话,震撼心灵,人真的要什么大志吗?只要活得自己为了自己活着,这个为了自己活着不是无限制的无节制的为了自己活着,没有绝对的东西,那就是相对的在人生苦短的时刻里面,朦胧的为了自己活着就好,我也用作者的这句话结束我今天的读书“平生五大志,只求活得真实,并随时记录下自己对爱情的随时的感受,借此留下爱情的足迹,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全部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