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水

    水,是万物之源。

    我们人类、动物、生物等等都离不开水。对于农民来说,水更是万万不能缺的,但是,有时候雨水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干旱的时候怕不下雨,雨下多了又成灾害。

所以,风调雨顺,对农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里除了耕种世界有名的荔枝,还有一些水田。


每年耕种两造水稻——一造是二月插秧,六月收割。第二造是六七月插秧,年底收割。


所以,每年六七月的夏季,是最忙碌的。一边要采摘成熟的荔枝,一边要抢着收割田里的稻谷,接着马上又要播种下一造的秧苗。

而这个季节最关键的就是——雨水。


雨水多,荔枝全部掉地上,没收成,一年栽种白干。

雨水少,稻田里秧苗不长,刚收的稻谷也晒不干。


农民耕种像似跟雨水赛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抢水”

抢在雨水来临之前,把稻谷收了;也抢在趁雨水来临之际,把秧苗种下。


于是,有两个抢水的场面我至今难忘。

一个是插秧之前,需要先有水把稻田浸泡,利于秧苗加速生长。当村里水库闸口一打开,家家户户有人在自家稻田的接水口等水。水从上游到下游,有一些水流不到的地方,村民也会用人工吊水机把它灌溉到田地里,只有想不到,这水,没有农民抢不到的。


从太阳升起,一直到天黑,整片田野洋溢着喜悦场面和灌溉的吆喝声,还有天边的晚霞,仿佛也在提前预祝丰收的御景。


另一个抢水的场面——村里的晒谷场。

稻谷成熟收割之后,家家户户都集中在这里晒,满场是金灿灿的稻谷。


六七月是南方雨季,雨水说来就来。稻谷不晒,打不成大米,淋湿了也就没有用了。预防稻谷被淋湿,我们要做的当然也是“抢水”。

抢在太阳升起晒稻谷,抢在下雨之前把稻谷收起来。


图片摘自网络

为此,村里很多老人家都已经养成了观天预测。当他们发现雨水要来的时候,会站在晒谷场里大喊:抢水囖、抢水囖…… 一声传一声,一个传一个,整个晒谷场立即沸腾一片。


有时候老天爷也很会开玩笑,看似乌云密布,一声抢水,全场轰动,全村男女老少出动,三下五除二,什么工具都抄起来,把稻谷都收起来,静悄悄的,却一滴雨都没有。


而有时候却出而不愈,还没来得及有人大喊,雨就来了,把抢水的大伙们都淋个透。


童年的抢水是多么美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邻里关系,你帮我,我帮你,好不热闹,满是人情味儿。


90年代末开始,征收开发,耕地变少,剩下的田地集中出租,成了草莓园、民宿农家乐。


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没有人种稻谷了。


如今的晒谷场,成了村民的杂物堆积场、停车场。


好些年没有看到“抢水”的壮观场面了。


甚是想念。

                ——建群  写于2020年3月


图片摘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