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中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35—60)
1.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老化过程的起点又称第二青春期。多数妇女更年期发生在45到55岁,会发生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由内分泌改变引起,有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在家你看是一种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生理心理调试,可以顺利度过。
2.男性也会有更年期,只是时间短,不明显,正好是在事业风光,心情舒畅的时候,有权有地位也会伴随一些生理功能的衰退。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1.中年转换期:40到60岁55到60为高峰期。这个时期会改变过去,建立起来的东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统进入稳定期,价值观信念,个人优势
2.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个人的内在变化社会压力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是个人对社会影响最大,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无论在家庭工作,社会中都很重要
3. 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育青少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维护家庭和谐。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存在着痛苦,转折后可能变得积极了,有时候生活会一地鸡毛
4.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一方面面临家庭工作社会压力,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求得个体的人生,要实现,一方面承担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照顾,办理完成工作等方面的责任。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会出现中年危机现象但身心基本健康的成年人并不会出现。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1.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型更具有实用性,不再那么呆板
2)辩证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具有严格的规律性,辩证逻辑思维具有非常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成年人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甚至有人终身都缺乏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这些不断的觉察和训练。
2.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人的智力由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两种基本形式,他们的发展变化趋势在青年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液态智力开始下降,出现衰退的趋势,而晶态智力的发展保持相对稳定,中老年期仍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获得的智力也就是文化知识智力主要强调理解力)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的概念: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是第一组织者具有整合能力,对道德价值目的和思想过程进行整合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
1)遵奉的水平,按规则行事,服从社会规则,违反会自责少数人如此
2)公平水平:规则内化于己,形成做评价标准,并能自我反省,具有二元性,形成对立两极
3)自主水平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出高度的容忍性尊重个人的独立性,也看到人之间的朴素依赖性
4)整合水平: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少数人能够达到正视矛盾冲突,积极解决放弃不能实现目标幽默,升华
3.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
1)年龄因素:少年老成,什么年龄阶段,做什么事儿?
2)受教育水平
3)认知发展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稳定性,成熟性)
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人格结构构成成分不变,各成分平均水平不变大部分人的人格特质不随年龄的改变而变化相对稳定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1)内省日趋明显:不再容易冲动,敢想敢干,焦点投向内心世界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多采用幽默生活,利他主义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少采用否认曲,退行等消极防御机制
3)为人处事日趋圆通:变得更加灵活
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性出现了更多的温柔敏感,体贴包容,稳定细心,等你行车店女女性也出现了一些果断,大度,主动坚强等男性特征,男女同化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完美人格,雌雄同体。好女人是一所学校,有种女人嫁给谁都幸福。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式的阐述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控制系统分为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是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刺激,控制着人类透过改变自己应环境的企图。
从个体发展来说,初级控制是人的根本,愿意自己控制是个体,对外界控制不诚实出现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也可以发生相互转化。成年期的初级控制水平是稳定的,刺激控制水平策略丰富而宽广,刺激控制水平发展贯穿整个成年期,随着年龄增长,体会运用更多更有效的刺激控制策略来适应环境。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
个体心理老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以个体出发,二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有遗传学说行为老化学说的。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老化学社主要有疏离学说和适应学说,要杜绝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
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1.老年丧失期观点,认为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期,如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不符合复杂性的客观规律,不可取。
2.毕生发展观
1)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在人生中,任何时候发生
2)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不相同。感知觉出现早衰退早,逻辑思维出现了衰退晚
3)
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是对立统一的
4)个体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成熟因素对儿童及影响强度最大,社会文化因素对成熟期影响最大,个人因素对心理变化影响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老年的影响强度最大。人到老年心理也可以继续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变化观。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着的退行性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视觉敏锐不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所需时间延长(穿针引线不可以了)
听觉减退,50到60岁开始,60岁以后下降,80岁后尤为明显
味觉嗅觉触觉迟钝,50以后各种感知觉出现退行性变化,60岁以后感觉觉衰退现象越来越明显。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1.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少年期到成年期是记忆最佳的高峰期,成记忆的黄金时期,40到50岁期间出现较明显的减退,70岁记忆衰退关键期以后更加明显。
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并非记忆各方面全面或同时减退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慢
再认能力逐渐老化,比回忆保持就好,实际和回忆性是最难。50岁后出现减退,60岁寓意明显,80岁今生30%,识记回忆人的姓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烦恼。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1)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2)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
4)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
4.对老期记忆减退的解释
1)加工速度理论:加工速度减慢是老年期记忆减退的根本原因
2)工作记忆理论:工作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小是老年期记忆减退的另一根本原因
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1)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耳听眼看口送手写
2)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秩序,必要的事情可以写备忘录
3)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按适合自己的速度从容的进行各项工作
4)有意识的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运用记忆策略复述背诵归类创建联想想象
5)增强记忆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记住
三、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20岁左右是智力的高峰期,老年期,随年龄增长而衰退。
老年人的智力减退不是个因素,同意速度衰减变化是不平衡性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1.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由于老化和衰老变化,主要表现在1)不安全感,主要是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患各种疾病,经济来源少,经济负担重
2)孤独感全是失落群众失落,信息缺乏子女的忽视很少沟通。最好的办法是找事做,让自己有价值感
3)适应性差,对于新的东西很难适应依恋,你有的习惯,对意外应变能力差
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觉得自己经验丰富,但是子女不接受自己经验,就会牢骚唠叨
5)回忆往事,老年人的三大特征,怕死,爱财,忆当年
3.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
1)生物学的衰老:大脑和听力,视力等各方面的老化
2)心理上的老化
主观上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出现疑病和对死亡的恐惧焦虑
3)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疏远老人,老人退出社会,退休后带来的空虚感,家庭成员关系的变化都会影响老人的人格
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1.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坦然的面对,适应新的老年生活
2.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参加适合自己的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敏感,希望得到关心,要有和尊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配偶关系最密切,夫妻间的关系是儿女所不能替代子女关心体贴老人,主动帮助老人做事,经常与老人沟通,相互理解,子女有上进心,努力不让老人操心,夫妻关系和睦,互敬互爱,生活上相互照顾老年夫妻恩爱是老年精神愉快,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支柱。
5.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面对老人的孤独感,多找些谈心的对象很重要,可以是亲人,朋友,同事,近邻
6.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养成成熟型,乐观型,防御型的生活模式,积极的寻求朋友帮助和心理援助方式。延缓老人衰老,就是要减少老人生病,提高健康和寿命,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