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有好几天了,有很多想法,梳理了一下思绪,决定只从电影里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的人生故事这个角度写。
比起我们普通人,弗雷迪·莫库里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秀之处:他坚定地知道自己的梦想,并且也知道自己是有能力与天赋驾驭这梦想的。
所以在事业上,他没有出现过能力配不上野心的痛苦,也没有走过弯路,从这角度来看,他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
可他的内心是空虚的,周围的环境再嘈杂也不能帮他摆脱孤独。
虽然有异性爱人一直给他灌输温暖,但对他孤寂的内心来说,这点温暖实在不够填补的。
可这点温暖是能惟一能照进他内心世界的光亮。
萤火之光,虽不能争辉日月,但也是希望。所以他的前妻是他一生的挚爱,哪怕后来他发现自己更爱同性,但依旧十分依赖前妻。
对弗雷迪·莫库里来说,音乐、乐队伙伴、爱人、成功的事业,金钱,出名,都不能让他的内心平静。
这源于他父亲对他的不认同,影片没有用太多的情节来展现他的家庭问题。
只说了从一开始,他不喜欢父亲对他的教导,反叛出家庭,自此踏上了摇滚之路。
但他的骨子里是希望自己被父亲认同的,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父亲对他的教诲,早已深刻在他的心中,他否定父亲,也相当于否定自己,一个人经常要否定自己,可想而知内心是多么煎熬。
在外人看来,弗雷迪·莫库里功成名就之后狂妄自大,一路作死,直到得了艾滋病才反思自己的人生。
其实在就连他在作死的时候,也是孤独的,他像个孩子一样希望身边的朋友,前妻,永远保持单身,永远陪在他身边,可人总要长大的,当身边的人都有了家庭,弗雷迪·莫库里的孤独感尤为强烈。
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家庭,买了一个大豪宅,给自己的猫分房间,这样的行事作风,内心得多么空虚。
弗雷迪·莫库里是一个矛盾体,强大又脆弱。
强大的点在于,他从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龅牙,并且坚定地知道自己的天赋和自己梦想。
脆弱的点在于,哪怕全天下都认同他,喜欢他,因为父亲的不认同,就让他像个孩子一样,时时有无措与自卑的感觉。
这点和姜文很像,在十三邀中,姜文也说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母亲满意,即使在我们眼里,姜文已经是成功人士了。
人的一生,就是自己和这世界发展出的各种关系一生。
孩童时,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少年时,自己和朋友的关系。
壮年时,自己和家庭,事业的关系。
老年时,自己和子女的关系。
还有一层隐藏的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这些关系中,做基石的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它直接决定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现在有句话非常火:“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弗雷迪·莫库里的人生,绚烂辉煌,作为摇滚巨星,我们喜欢他,我们仰视他。
而他内心的空虚煎熬,并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比其他人少一分。
好在他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梦想,将生命燃烧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而我们也因此能听到皇后乐队的歌曲。从这点上来说,于他,于我们,够了!
Ps:这电影光听歌儿就值回票价,出了电影院,竟然有点感到悲哀:那是70年代的歌儿啊,现在听依旧能击中灵魂,在对比现在排行榜上的歌儿,什么tm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