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天气仿佛回到了冬至前,地上有些地方还是湿润的,可是灿烂的阳光却让人渴望走进大自然。
自从手摔骨裂后,有些害怕独自外出。而今天下午强烈的阳光,让我想去很多地方。去沙河边走走,又怕看到那块让我摔倒的伤心地;想去一环路擦鞋,又觉得有点远不安全。索性去天府社创中心,把收拾的衣物捐给善淘,再把借的余秋雨散文《山河之书》还了。
天府社创中心的银杏叶在这几日的风雨摧残中,已经是落叶缤纷。地上厚厚的金色银杏叶,仿佛留住了秋天,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暖色调。阳光下的室外,令人精神抖擞。
走进天府社创中心,手掌慢慢热和了起来。许多桌位都有人了,只有来到小朋友的座位上阅读。
小说《桃花井》的作者蒋晓云生于台湾,旅居美国。本书讲了一九四九年随国民党到台湾的李谨洲老先生经历大半生离乱颠沛后,晚年回到家乡。老人寻回了失散的长子,更进一步找了个桃花井的寡妇董婆续弦,打算在老家重新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城乡的差距、父子的代沟、个性的冲突、利益的挤压等问题交相上演。且看老人如何智慧布局,在命运荒谬却又见真情的人生过程中,遂其所愿,落叶归根。
有一段时间没有来天府社创中心,看到绘画工笔画的人们在自己的作品前开心的拍照,尽管有些人的作品还没有完成,丝毫不影响他们快乐的心情。
去外面善淘捐赠了一些衣物,听到工作人员说谢谢,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看到大家在这里享受春天般的温暖,感觉到成都人的幸福。
告别了阳光灿烂的昨天半日,今天又是灰蒙蒙的一天。阅读《好诗好在哪里》,读到了陶渊明和王勃。
说到陶渊明,总会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王勃却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陶渊明以隐逸之风、田园诗才、高洁人格和思想深邃而著称于世。或许喜欢他,是喜欢他的率性而为;喜欢他的诗歌与人生经历,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勃的人生阅历,虽然只有二十七年。但是他启蒙得早,加上家学渊博,六岁就学会了解析诗文。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阁序》,至今为大家吟诵。只是天妒英才,王勃过早离世,少了许多经典唐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时光荏苒,留下的是百读不厌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