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柔的教养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田宏杰,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本《最温柔的教养》。

我要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爱自己的孩子吗?你是不是想把一切最好的给他?给他最好的爱,给他最好的教育?但有的时候你会不会困惑,孩子他真的知道你的爱吗?你给他的爱,真的是他想要的那种吗?你会不会你觉得在用最好的方法来教育他,但他根本听不进去,专门跟你对着干?或者,你会不会心里面对孩子有很多很温柔的爱,但你在语言表达上、管教方式上却很硬,很容易跟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冲突?

你已经学了很多育儿方面的课,你也看了很多书,你也觉得自己学了很多方法,但痛苦的就是,别让你遇到具体的情境。因为一遇到具体的情境,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你会有这样的困惑吗?

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本书叫《最温柔的教养》,它的作者叫吴恩瑛,她是韩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的专业医师,她就用130个咨询中最常碰到的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给我们父母讲一讲,到底各个情境下该怎么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她说:“你看这本书,就要像学外语口语一样。你学外语口语时,只要你坚持练习,说着说着,说起来就自然了。”

现在,她在书中教给大家育儿口语,给我们提供了好多种句式。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好好练习,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嘴里面说出来的就是教育中最恰当的话。

她有一个概念特别打动我,叫作“1°”的变化。在360°里,要让它发生1°的变化。你虽然只发生了1°的变化,1°看上去很小,但它却是一个方向性的改变。开始时微乎其微,但你坚持五年、十年、二十年,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通往的目的地真的就不一样了。

哪种方法能够引起这个1°的变化?她在《最温柔的教养》这本书里面就提出来,在教育中能够引起1°变化的,其实就是我们说话方式的变化。

所以,什么是最温柔的教养?就是你在情绪上、说话上、态度上对待孩子的需求特别温柔,但是我们在坚持原则上,使用的方法上,我们又很坚定,这就是又温柔又坚定的教养。

书里面有很多插画,是一些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特别暖心的场景。书里面对待父母的态度也很温柔,告诉我们,一时间改变不了,没关系,每天只要有1°的变化,一点点来。我们对自己宽容了,慢慢地会发现我们自己变了,孩子也变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其实也在发生改变。

那么,到底不同的情境下该怎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有130个育儿情境,我们把它做了一个分类,主要是这样的几种情境:

第一种是,我们怎么去向孩子表达爱,跟他之间去建立情感联结?

第二种是,孩子有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怎么去接纳、允许他的消极情绪?

第三种是,我们怎么跟孩子提要求?就是让他做啥,别让他做啥?

第四种是,怎么处理孩子的社交关系?跟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怎么办,跟同伴之间的怎么办?

第五种是,怎么处理他生活中习惯的养成?

最后一种就是,怎么处理亲子冲突?

一、如何与孩子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结?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建立情感联结。

首先,我想先问大家,你的孩子平常会不会问你一个问题:“妈妈你爱我吗?或爸爸你爱我吗?”这时候你会怎么回答?

我们中国人有的时候不太会表达爱,我们可能会说:“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我当然爱你。”可是,我们说“我当然爱你”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可能会有一点僵硬。

吴恩瑛,人们也称她叫吴院长,她说,你别跟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而是要真的看向他,当你眼睛中全是他的时候,对他说:“爱你,当然超爱你,我愿用我的一切来爱你”。

你的眼睛看着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他“我爱你”,对他很重要。

为啥?因为母亲看向孩子的一个目光,对孩子来讲,这是他一生自信的基础。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老师——客体关系的研究专家温尼科特,他说了一句话:孩子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的眼睛中看到他自己。就是孩子看到妈妈时,发现妈妈觉得他好重要,他就觉得他真的好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小的时候跟妈妈的关系,其实就是他长大以后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小的时候,妈妈对他温柔以待,他相信他妈妈爱他,长大以后,他就相信这个世界会对他温柔以待,他的心中也对世界充满信心。

所以,孩子在任何时候问你:“妈妈,你爱我吗?”你就要坚定地看向他,然后告诉他:“我爱你,我当然爱你了。”

这对有些爸爸妈妈来说,可能不难,但对有些爸爸妈妈来说,可能还蛮难的。 所以你要反复练,直到它成为你的口语、你的习惯。那个时候,你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就能建立起来。

还有另外一种情境,有的时候你情绪不好,孩子可能就会问你:“妈妈,你生气了?”这时候你一般咋回答?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搪塞过去,因为不想在孩子面前承认情绪,我们会说:“没事,我挺好,你不用管。”

但实际上,通常孩子他对情绪特别敏感。越小的孩子,他对语言不太理解,但他对情绪会抓得越准。你不开心,他就感受到你不开心,他这个能力很强。但是他另外一个能力弱,就是他用他的思维去解释你情绪的能力弱。所以,他看到妈妈明明不开心,可是妈妈又说她没有,他的内在就很冲突,他觉得很苦恼,他就要自己去找原因,找不准的话,最后他就很可能归因为他自己,他想:“可能是我的错,是因为妈妈不喜欢我,所以妈妈不开心。”

所以该怎么办?如果孩子问你:“妈妈你生气了?”我们就要坦诚地跟孩子说:“妈妈现在是有点心情不好,但不是因为你,是因为我刚才接了个电话,电话中有点事,所以妈妈可能要沉静一会儿,妈妈要自己待一会儿去处理一下。”孩子这下听明白了,他就知道,原来他妈妈心情不好是因为她刚才接到一个电话,她需要一点时间去沉静。

还可能,你今天刚回到家,孩子就过来纠缠你,要让你抱,跟着你周围转,让你觉得好烦时,该怎么做?比如说,一个爸爸回来了,他看着那些孩子围他转,他觉得很烦怎么办?其实,他只要用一分钟的时间抱抱孩子就够了。

作者书上建议说的是:“爸爸回来了,来,让我抱抱我的小宝贝们吧。”一分钟抱完以后,还可以说:“爸爸今天有点累,你们玩,爸爸去休息一下。”

其实,这样一分钟的联结就够了。

有的时候,你还要去对孩子做那种直白点的表达。比如你跟孩子玩得好开心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这种话你说起来觉得僵吗?如果你要觉得僵,你就更需要去练。

作者她说,她曾经碰到一位父亲,虽然他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他不是很善言辞,他回到家基本上就不怎么说话,也很少跟孩子有肢体的接触,这时候他来到咨询室,吴院长就说,她紧握着他的手,跟他说:“这个就是人和人之间相联结的意义,你感觉怎么样?”

当时,可能这个爸爸多少有点不好意思,爸爸不自然地说:“蛮好的。”这时候,吴院长就让他说刚才的那句话,让他这样握着自己的手,假装对孩子说:“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并且,让他反复地说这句话,这个爸爸当场就哽咽了,哭了。

其实,可能在孩子睡着了的时候,爸爸坐在床边看着孩子熟睡中的脸,这种真情告白他已经对孩子说过很多次了,但他没有真的对孩子说出来这句话。可那天在咨询室,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哽咽了。实际上,他之所以哽咽还会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可能当这个爸爸他也是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父亲没有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他这一生中也多想听到爸爸说一句,“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好幸福。”

有的时候,我们父母虽然觉得好像是自己在爱孩子、养孩子,但其实我们在爱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在爱童年那个没太完全得到爱的自己。所以,这种爱的表达,你用多少言语,用多少物质,它是表达不清楚的,一定是要你的目光看向他,你的全身心对他开放时,对他说出刚才我们说的话,才特别有用。

刚才这一会儿,我们其实说了四句话。

孩子问你:“你爱我吗?”你要说:“我当然爱你,我愿用我的一切来爱你。”

孩子说:“妈妈你生气了?”你要说:“妈妈心情是有点不好,但不是因为你,是因为刚才有个电话。”

当你晚上回来,你要说:“我回来喽,来,让我抱抱我的小宝贝。”

有时候,还要再来些深情的表达:“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好幸福。”

书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今天先来练这四句。在不同的场景中,你像口语一样去练习,慢慢地这些话说起来就流畅了,表达起来就不费劲了。今天对孩子慢慢练习,会说这些话了,过几天,继续慢慢练习,你会发现你好像对你的妻子,或者对你的先生,你也好像能自然地说出“爱”来了,甚至过几天,你对你的爸爸妈妈也说出这样“爱”的句子来了。

你会发现,有的时候我们是先有这种“爱”的心,再表达出来,但反过来,你也会发现,你表达了之后,心里的那种爱意也变得越来越强,情感联结也越来越强。其实,这不也是治愈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了吗?

这就是第一类,关于怎么去表达爱,怎么去建立情感联结。

二、如何助孩子应对负面情绪?

01 不要试图操控孩子的心情

第二部分是,当孩子有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帮助孩子处理消极情绪?书里面给到大家好多建议,我给大家挑出来三条。

第一条就是,不要试图去操控别人的心情。书里讲了两个特别生动的案例,一个孩子的案例和一个女人的案例。他们两个人都是想买东西,但是没买成,然后受了委屈。

先是这个孩子的案例。之前每次到游乐园的礼品店,孩子都会闹着要买玩具。今天去游乐园之前,妈妈就跟孩子约好了,说:“今天咱们不买任何玩具。”孩子也说:“好。”随后,一家人在游乐园玩得很尽兴,但离开的时候,孩子却说:“我想再去礼品店逛一逛。”妈妈开始觉得有点不安,但孩子他说他只是看看,不买玩具,所以他们一家还是走了进去。

可是大家知道,有的时候孩子就是孩子。他进去后就开始闹着买玩具,这时候他妈妈斩钉截铁地说:“咱们不是说好不买了吗?不行。”孩子就撒娇,试了妈妈也没有买,然后他就被妈妈拽出去了。出了游乐园的大门,孩子还是有点闷闷不乐,他慢吞吞地走着,被甩在了大人的身后,嘴巴撅得老高,像只鸭子。尽管妈妈多次催促,“你快点跟上。”孩子还是无精打采。

这个时候妈妈可能就不高兴了,妈妈大步走向孩子,用力地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拖了过来,妈妈就对孩子吼说:“你快过来,你真的太不像话了,你说要来游乐园,我就带你来了,还玩得不够吗?都说好了不买玩具,你还要怎么样?下次我再也不带你来了。”她拽着孩子的胳膊就走,结果孩子就哇哇地哭,说:“我以后再也不来游乐园了。”

另外一个案例因为是放在大人身上,大家可能会更有感受。有个女人最近消费超支了,于是决定要省吃俭用。有一天,她和闺蜜去逛街的时候,看中了一双漂亮的凉鞋,一看就非常舒服,而且价格还很实惠,可她突然就想到说不行,她不能再花钱了,于是她没有买下那双凉鞋,她直接回了家。回到家,女人对下班回家的丈夫说:“老公,我好喜欢那双凉鞋,穿起来肯定很舒服,可能以后会打折,等打折以后再去买。”

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男人蛮痛苦的。因为男人总希望让自己的媳妇别受委屈,可是现在媳妇回来却说想要买凉鞋,又没买,这个男人的心情就蛮复杂的。她丈夫就脸阴沉沉地说:“你是小孩吗?你不清楚咱家的情况吗?明明知道不行,干吗还一直说个没完?”所以,这个女人的心情一下就跌到谷底了。

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管是妈妈说的那句话,还是丈夫说的那句话,都让那个本来受伤的人更痛苦了。

作者她在这本书里说了很好的一句话:其实,不管是那个在游乐园里面最终没有选择买玩具的那个孩子,还有在那个商店里面选择没有买鞋的那个女人,他们最后都做了正确的选择——孩子他没买玩具就出来了,虽然他情绪很差,这个女人她没买那双鞋,她也出来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说啥?其实我们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对那个孩子,妈妈只要说一句,“看起来,你真的很想要那个玩具。”然后拉着他就走就行了。丈夫对妻子也只要说一句,“看起来,你真喜欢那双凉鞋。”这就行了。

可为什么刚才妈妈和丈夫说的话都那么难听?其实这里面引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操控别人的情绪?我们为什么希望对方马上开心起来,希望对方马上把那个坏的情绪拿掉?

其实,妈妈刚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她心里面一定有一个愿望,就是她希望这个孩子一生幸福快乐。所以,当今天自己那么想要满足他的时候,自己没满足得了他,看到他那么难受的时候,妈妈也就特别恼火,会觉得:“我都陪你来了,我都陪你玩了,最后你还不开心,你要我怎么样?”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啥?就是妈妈在承受孩子这份情绪的时候,妈妈内心真的也很焦躁、很难受,妈妈也觉得很受打击、很无助,甚至很颓丧。总之,妈妈内在也对自己攻击、打击,但是,如果我们这时候太急于让孩子开心起来,想让孩子迅速把消极情绪给赶走,问题就更大。

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给孩子养规矩时,养不成的最大困难就是,我们的养育者承纳不住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允许他的消极情绪出现。

孩子明明没买玩具就出来了,他今天做到了他说到的事,可这时候我们又希望他高高兴兴地去接受这东西,这就很难。只要我们接受不了他的这个负面情绪,我们要把这个负面情绪给立马赶走,你会发现很麻烦。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被你压抑住,然后你还骂他,孩子内心就会觉得受压抑。如果你承纳不了他的负面情绪,你还强行给他很多“好东西”,想去帮他把负面情绪转移掉,比如说“别哭了,来,妈妈给你买那边的棉花糖”, 你会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其实并没有被赶走,下一次到类似的情境中的时候,孩子这一次被隐藏的负面情绪还会重新被激活,下次孩子在这种事上又会重新闹。

所以,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当孩子难受了,遇到求之不得的事,我们要承认,这是一种真的苦。我们就要说:“你真的很想要,可是要不到,妈妈理解你,你真的难受。”这样就行了,我们就负责到这儿。我们不负责把孩子的情绪一下子从负面情绪转成正面情绪。

这本书在后面还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它说:我们常常会把别人流露出来的某种情绪误解为是某种想法,别人在说他自己难受,但我们却非要理解成是他想要啥。

这个时候,别人只在倾诉内心,我们却理解为他带有某种意图,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去判断他这个想法是对还是错,他这个想法是有用还是没用,然后我们就会针对自己以为的对方的想法去说话。这个对孩子其实有的时候没用。为啥我们爱他,他却觉得我们不理解他,问题也就在这儿。

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允许对方的情绪,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温柔。你要做的事就是允许他的情绪,而不是帮他马上把那个坏情绪赶走。

02 共情、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绪

第二条要做的就是,试着去共情、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绪。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去回应他,而不是去问他说:“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这本书里面给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孩子他回来就说:“我觉得很累,我要是没出生就好了,我真拿把刀来自杀,我真的不想活了。”尤其在中国文化里,对“去死,不活了”这些话,我们家长听了真受不了。这时候你能不能说,“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孩子,你这么想不对,生命很宝贵,你不能这么想”?这么说不对。

或者我们是不是要给他更多的道德上的绑架?比如我们中国人最常说的话就是,“你怎么能这么想?爸爸妈妈养你这么多年,你说你要自杀,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说死就死,你要是死了,爸爸妈妈还能活吗?”也不要这么说。

为啥?孩子他说他累,其实他不是真的就想自杀,他其实想说的是,他痛苦,他累,他想得到父母的帮助、理解。所以,我们要做的事也一样,就是回应他。他说:“我好累,我都觉得不想活了。”那你就说作者她给的句式,“原来你累到产生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妈以前都不知道,真是对不起。”这样就够了。

只有我们追随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帮到孩子,才能触及孩子的心灵。有的时候,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你想想,你会把你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疲惫的心情告诉谁?你一定告诉的就是那个对你来说最亲近、最重要的人。而且,你跟他说完以后,他不会老去问:“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这么想可不对。”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年在好多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的事件中,孩子被伙伴欺负了,他恨不得要去自杀。很多父母知道后,就说:“那你回来咋不跟我说?你要跟我说!”可孩子回来后为啥他不跟父母说这些话呢?其实他不跟父母说,只有一个原因,他最早回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母没回应他,父母没跟他站在一伙,孩子慢慢地就闭嘴了。

所以,啥叫共情、理解和回应?就是不管孩子有哪种情绪,你都愿意听。

给大家做一个书中的练习。比如说,今天你的孩子他放学回来,他说:“累死我了,我啥也不想干,就想好好休息一下。 ”这时候你咋说?你不要说这样的话,“你什么都没干,你有啥好累的?你作业做完了吗,你就累?”也不要说,“你累,妈妈更累,这点小事就喊累,那你长大以后怎么办?”

如果你这么说,你一句话就给孩子堵回去了。孩子可能会想:“回到家,话都不让人说了?”孩子从小可能就不跟你说话了,就转身回屋了。小的时候,就是回屋,等到青春期以后,可能就是梆的一下把屋门关起来。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第一天回来跟你说:“妈妈我好累,我今天不想学习。”你不要只盯着学习的事,你要盯着前面他说的那句“我好累”。你可以说:“你今天很辛苦吧,发生了什么事?”说的时候,你的表情要真的看向他,并好奇地表达关心给他。如果孩子说:“我们老师拖堂拖了好久。”你就可以说:“听起来,你们老师有点过分,你们一定不高兴。”这才叫回应。

那么,关于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理解、共情和回应。这其实特别难,我们学心理学的人都说“共情要十年功”,因为我们总想第一时间告诉对方方法,第一时间给到对方一些启迪,第一时间想去安慰对方的情绪。其实,我们要做的是,第一时间跟对方的情绪在一起。他说:“难受。”你说:“是难受。”你要跟他先情绪上同频,这个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

还有些时候,孩子他就是情绪不好。你问他:“你怎么了,你跟妈妈讲讲你是怎么想的?”有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一定能够说得清,那这时候我们怎么做?这就说到了第三条。

03 除了听,还要看

其实就是两个字,我们别只听孩子的言语说了什么,你还“要看”。

越小的孩子,他在情绪状态下就越不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可能就知道哭、闹。这时,我们就要去看他,去观察他。你可以问他说:“你怎么了?你现在在哭,说不出,好,那你哭,妈妈陪你,没关系。等你哭完了,我们再说。”

你别在他哭的时候,非要硬着让他说,或者非要硬着把他哄好。“哭吧,没关系,等你哭完再说”,其实是一种特别的温柔。

当然,这句话你不能换另外一种语气。如果你跟孩子说:“你哭,你哭完了冷静了,再过来跟我说。”差异很大吧?“你不要在情绪中跟妈妈讲话,妈妈听不懂。你冷静了再跟妈妈说。”你觉得我这么说温柔吗?孩子是会觉得被你关怀了,他的情绪被你允许了,还是觉得被你嫌弃了?

所以,有的时候教育中,对越小的孩子,你的非言语信息就越重要,就是你到底怎么说的这句话?你的表情、动作和语气是怎么样的?但话说回来,你的非言语信息从哪儿来?你的非言语信息就是来自你心里面深层次的信念。如果你此刻就想哄好他,非要让他好起来,你想要控制他的情绪,你的非言语信息就温柔不了。

其实,有的时候最后解决不解决问题,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没那么重要,我们有的时候并没有能力去真的给他解决问题,但是只要你接纳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咱们前面讲了两大点。一个是怎么跟孩子表达爱,怎么去建立情感联结,一个是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怎么共情、理解他。其实,你把这两点给做好了,你的教育就完成一多半了,后面的那部分就都好做了。更重要的是,你在生活中得天天练,每天把这些爱他的话说出来。然后,在他情绪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把温柔的、理解的、回应性的话语说出来。

三、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01 指令简短,言行一致

第三部分就是,怎么去跟孩子提要求、讲规则?有时候,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们喜欢唠叨,但书里面给到大家的第一条方法就是,你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一定要指令简短。

我们下指令时要简单,别唠唠叨叨说一堆。虽然我们可能有很多想说的话,有好多道理想讲给孩子听,但是我们要把这些话都憋回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说一句话就够了,他听得懂。因为跟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说得越多,你说出对孩子伤害的话可能也就会越多。你对孩子训斥得越多,其实对孩子的刺激就越大。

下了简短的指令之后,我们还要执行,言行要一致。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一个后果,“如果你要怎么样,那我就会怎么样。”如果你告诉孩子这个后果了,那你就要让这个后果真实地发生。

比如书里面讲到一个案例,一个孩子玩着海洋球,很开心,和别人互相扔来扔去,然后他把海洋球往人脸上扔,扔了一个,扔了俩,还在扔的时候,妈妈就过去跟他说:“你不能把海洋球扔到别的小朋友的脸上,你再这样的话,咱们就得回家了。”结果,过了会儿,孩子还扔。

这时,你就不用多说话。你不要说:“怎么跟你说的?你不能扔,你还要扔?”把这些话全都去掉,你只要说:“刚才我们说过了,如果再扔到小朋友脸上,那我们就得回家。没办法,妈妈要带你回家了。”

不管你心不心疼你刚才进了游乐园花的那个钱,或者你心不心疼孩子没玩够的心情,在这一刻,对你家来讲,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你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能再扔,再扔要带你回家。”你要把这句话去执行好。因为对孩子一生长远的教育来讲,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他学会这个规则,并且你家会坚守这个规则,就够了。这一刻你别说太多的话,你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够了。还有,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要平和,你不用太严肃,也不用特别小心。

说实话,对孩子来讲,他明白了社会允许他哪些行为,禁止他哪些行为,他把这个规则、界限掌握清楚了,他才对界限真的有掌控感,有了掌控感的孩子,他才会更加自信和有底气。

所以,第一点就是简洁明了,说到做到。

02 留下机会

第二点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留一次机会。你抱着孩子往外走时,这时你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好绝望,他还想玩那个海洋球,可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玩不到了。不要让他有这种感觉,你不要说:“我再也不带你来了。”不是这样,而是今天抱他走的时候,就跟孩子说:“今天得走了,我们下次再来玩吧。”这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再留一次机会给孩子,让孩子知道,今天他没把控好自己的行为,但只要下次他来他可以把控自己的行为就行了。

有的时候,家长可能会特别较劲。吴院长说,有一次别人就问她:“你说要给孩子留一次机会,那我如果这次留一次机会,下次又留一次,留多少次才合适呢?”吴院长就说:“千次、万次都不为过。”

你给孩子留机会,孩子才明白道理。不过,父母要注意的就是,你一定别忍不住对孩子不当的行为发火,去贬低孩子。这些事你不要做,你只要简洁干脆地说:“我们得走了。”然后,你抱着他就走,这事就行了。

03 态度温柔,行为坚持

第三点是,在教孩子讲规矩时,你在情绪上要温柔,在行为上要坚持。你不要贬低他,也不要训斥他。但在行为上,你要把行为的规则底线坚持好。

比如说,聚会的时候,如果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别贬低他,也别训斥他,哪怕之前你可能跟他说好了,“在聚会上,我们有规则要遵守,要是你没听,那我就要带你走了。”这时候在聚会上,孩子果然又干了些坏事时,你怎么办?其实,你就说一句话就行。你把自己的面子也收回来,为了孩子长远的好,你现在可能要带着孩子去跟别的妈妈说:“不好意思各位,我提前跟孩子说好了‘如果他不听话,我就会带他回家’,那我们先走了,下次我来请客,咱们再聚。”这样就行了,一边把自己的面子的事放下,一边也把孩子的坏情绪承接住。

今天你带他走,希望下次这孩子就会守规矩,可哪怕他下次没守规矩,就再来一次。如果不行,再下次他就会学会守规矩。培养孩子是一个很长远的过程,今天不行,但你坚持了规矩,你对他很温柔,你也没贬低他、没指责他,你们下次再来,下次孩子如果听了,那太好了。如果下次孩子没听,那你还是要温柔地对待他,带他学会守规则,态度上要很温柔,可如果下次没有守规则,就要再来一次,再给他机会。

所以,第三点就是态度上温柔,行为上坚持。

04 不强调他人的眼光

第四点,就是别通过别人来吓唬孩子。

比如,孩子今天行为不好,正在马路上哭,你别说:“那边爷爷在看你,一会儿他就过来训你,你别哭了。”也别说:“你这样的话,朋友都会不喜欢你,老师也不喜欢你这样的学生了。”

你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作为校准,在用别人的评价去控制孩子。你别让孩子觉得,他如果这么做,别人就不喜欢他了,所以他不能做这样的坏事。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教育行为。因为这就会让孩子丧失对事情本身的判断标准,他就会把他的目光从事情本身移到别人的目光上,他可能会变得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老觉得这样做别人会喜欢他吗?那样做别人会讨厌他吗?

如果太在乎别人的目光,长大以后,这个孩子就特别容易陷入到完美主义或者说拖延症里:明明知道这事他该做,可是他就一直拖着不去做,因为他担心自己做不好,他担心得不来正确的评价。孩子他在做事情前,他就会把他的力量都内耗掉了,而不是这个事虽然真的好难,他可以怎么克服这个事?这个事有意思,他怎么干这个事?

如果他的眼光在事情本身上,他就会为事情去拼搏、努力,但如果他的眼光在别人的目光上,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你会发现他过得很累,心理压力总是很大,然后忐忐忑忑,特别容易把精力都内耗掉了之后,做事情时对自己又不满意。

因此,别把我们作为父母的教育权让渡给周围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在这个事情上他到底应该怎么做,把这个教好了就行了。有一本书《正面管教》就说了一句话,它说: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不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而是能够自己做出对行为的自主的评价。

四、如何帮助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部分就是处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处理包括孩子跟同伴之间有冲突怎么办,还有孩子跟兄弟姐妹之间有冲突怎么办?

我们先来说同伴冲突。

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他担心伙伴拿自己的玩具,他就先下手为强,把伙伴给打了。这时候,可能我们经常用的方法就是,不管怎么样,反正他打人了,他要先给对方道歉。实际上,这时候道歉不是最重要的,我要说的是,除非他打人的行为已经形成他的长期行为了,其实每一个打人的孩子,在最早他打人的时候,这孩子心里面一定是蛮委屈的、蛮火的或者蛮害怕的。

01 先安抚情绪,再换位思考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你自己跟人家说:“真对不起,亮亮,来,阿姨看一看有没事?我过去先跟我家儿子谈一谈。”你跟人家道完歉以后,拉着儿子到旁边。这时孩子打完人,他也害怕,他在哭,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先抱抱他,说:“来,过来,妈妈抱抱,妈妈看一看。”妈妈看看孩子说:“怎么了,刚才你们打架了?”孩子哇哇地哭说:“他抢我玩具。”

等孩子“哇啦哇啦”哭完了,或者孩子基本上情绪稳定到能讲话的时候,你要说:“你怕他抢走你玩具,你当时很着急。你那么喜欢你那个玩具是吗?”

就是说,你要去从孩子的角度去问,到底他在担心啥?他出手打人了,他是啥感受?如果前面把孩子的情绪共情到、理解到,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说:“对,我担心他抢走我的玩具,我喜欢我的玩具。”

你说:“所以你是想保护你的玩具,妈妈理解你。”孩子说:“是,我是想保护我的玩具。”这样充分换位思考地理解完了,孩子的情绪也稳定了,这时候你后面才说:“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打人。你看,你打得亮亮头上鼓起包了,他肯定很疼。其实,你担心亮亮抢你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就跟他讲说‘这玩具是我的,暂时不能分给你。但是我把你头上打起了包,我真的很抱歉。’”这样就够了。

孩子一看,人家头上是打起了包,是得和人家抱歉。其实,孩子最早打完人,他心里已经有这种情绪了,但刚开始,他自己的愤怒顶在这儿的时候,他不肯说。

所以,我还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作者说的一句话,她说:道歉和原谅,都是感情到位之后一种水到渠成的事。

要想理解他人的心理,我们就必须理解别人为啥痛苦,我们怎么欺负到别人觉得痛苦?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先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消化了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平静下来,才能够站在对方角度去想,原来他是这么想的,才会理解对方的情绪,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抱歉,他可能也没错。这样我们才会想要去跟对方和解。

所以,别在两个孩子都在那儿哇哇大哭的时候,你非得逼着一个孩子去给另外一个道歉,这没有意义。你要做的事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先把自己家的孩子的情绪安抚好,让他了解他自己的内心的感受,等他平静下来以后,他才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

在心理学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观点采择能力”,就是我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看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是,观点采择能力有一个死敌,我们把它叫作“自我中心主义”。尤其是七八岁之前的孩子,他的思维就是自我中心的,他不知道别人是那么想的,他以为别人的想法跟他一样,他在这儿玩玩具的时候,别人看着他的玩具,拿着他的玩具,他就以为别人要抢。他不知道别人只是想进来看看,他不知道别人是好奇,他不知道别人只是对其中的某个部分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让他平静下来,然后再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

02 先确定所属权,再谈分享

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处理也一样。现在这个二孩社会,好多人家里面都有兄弟姐妹。

书里面讲了一个案例,很生动。这个家里面儿子七岁,女儿五岁,兄妹俩经常为抢玩具吵架。有一天,妈妈在厨房里面准备晚餐,突然,她听到客厅里面传来“扑通扑通”的声音,随即有孩子就哭了。妈妈过来以后发现,儿子正抓着他小时候的那个玩具,然后女儿在那儿哭说:“哥哥不给我玩。”

这时候做妈妈的应该怎么说?你要不要说,“你是哥哥,你妹妹还小呢,把玩具给她”?或者你要不要劝他,“这个玩具不重要,都是小时候的玩具了,你现在都不玩了,你都上小学了”?可能前面劝了好多,发现都不行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忍不住发脾气,甚至威胁孩子说:“你已经有这么多玩具了,你怎么还这么贪心?你要这样,那以后我可不给你买了。”行还是不行?

你家里面肯定有俩孩子抢东西的事,是不是像这样子?那你要做的是啥?其实,就是用一个句式,你要把它给练好了。如果是哥哥抱着自己的玩具,而妹妹在哭,你只要对哥哥说:“儿子,这个是你的玩具没错。”就对儿子说这一句就行了,现在不用说别的。然后,转过来对闺女说:“妹妹,这个是哥哥的玩具。”就行了。

这是在干吗?这是分享里面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基本的顺序。分享之前,你要先帮他们确定东西是谁的,把所有权确定好,然后你再说分享。否则,都是假的。

把所有权确定好了之后,如果再说分享,该怎么说呢?你就可以请妹妹去跟哥哥借:“这是哥哥的玩具,你可以去跟哥哥借。”妹妹就对哥哥说:“可以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吗?”哥哥一听,是他的玩具,他们都确定了是他的,就会说:“好,借给你。”就行了。

当然,也有些时候哥哥就不借,那怎么办?小的孩子接着哭时,做妈妈的你只要知道,那是哥哥的,人家不借给妹妹。妹妹哭了咋办?你就共情她的伤心,你可以就跟妹妹说:“你希望哥哥借给你,你现在有点伤心,但哥哥现在不借,没有办法,明天再拜托哥哥借给你吧,说不定明天哥哥就改变主意了。来,我们先玩点别的吧。”这就行了,既然玩具是哥哥的,哥哥就能决定到底借不借。这事就行了。

所以,书里面说的就是,把所有权都确定完后,如果小的孩子借不到,你就安慰小的就行了。那如果这个女儿又接着说:“我就想玩那个,别的都不好玩。”你也不要骂这个小的,你也不要说:“那是哥哥的,哥哥不都说不借你了吗,你还闹?”没有意义,你只要跟小的说:“妈妈知道你想玩那个,但是哥哥现在暂时不能借给你,来,妈妈陪你,咱们先玩点别的。”就行了。

有时候,事可能到这儿还没结。妈妈带着妹妹去屋里面去玩玩具了,过了会儿,哥哥情绪稳定了,他可能这时候就好奇了,然后他探头探脑地走过来。这时候可能很多家长自个那火就上来了,心想,刚才跟他借半天他不借。可能有妈妈就会说:“你不借给妹妹,你就拿着你自己的玩具去玩吧。”

这时候你会发现,妈妈的火上来了,就不是在教育孩子了。其实这个时候,是她在跟孩子怄气。我们想告诉孩子:“你那样是错的,你自己去玩,我们都不理你了。”这其实是在排挤孩子了,可教育的本来目的是啥?教给大孩子分享。现在大孩子他在外面稳定了一会儿情绪,已经为接下来的分享做好了情绪准备了,你还要再把他重新推回去,再说他自私,再说他不分享?这不是你的教育初衷。

所以,书里说了这么几个字,我不知道家长听了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受打击,它说:有的时候,父母也很幼稚。

有时候,父母有这种幼稚性,当我们情绪来的时候,我们就忘了脑袋里面那个教育的目的了,我们说出那些话,我们办出那些事,其实就是在跟小孩在怄气,跟小孩在争输赢,就要跟小孩证明我对你错。

这时候,大家应该停下来。当你发现你对孩子生气时,先别说话,停一会儿,问一问这个时候大儿子,“在外面到底你的身上发生了啥?”他情绪稳定了,他想过来跟我们重新玩,想跟妹妹和好,也许现在是分享的好的机会,那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来让兄妹俩重新和好呢?

也许大儿子过来以后,大儿子说:“你们在玩啥?”你说:“你看,我们在几个娃娃之间过家家。”大儿子可能说:“我也想玩。”然后你可以说:“好,来,你过来玩,把你的那个玩具也带来跟妹妹一起玩。”你会发现,他们就玩起来了。

所以,有俩孩子你咋办?有俩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教育的长远目标想清楚,你还要能够承纳住孩子眼前的情绪,还是那句话:温柔地坚持。这个时候,你就能达成我们教育的初衷。所以,不管是你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发生冲突了,还是跟自己家兄弟姐妹发生冲突了,最重要的都是,你要利用这个冲突的机会,让孩子透过这次冲突去成长。

03 适时主动介入

当然,我们在书里面还关注到另外一个问题,也是好多家长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你把你们家小孩子教得很守规矩,但是最怕在外头碰到别人家的孩子不守规矩。

比如说,你带孩子玩游乐项目时,你家小孩这块长长地排着队,结果旁边有别的小孩插队怎么办?或者几个小孩之间有矛盾,你家孩子不抢别人玩具,可别人家孩子就抢你家的玩具怎么办?

可能很多家长就会说:“抢玩具?咱们大人别理他们,小孩子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有没有这种时候,有人说,“小孩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句话说起来对不对呢?也对,但有的时候,在孩子有些冲突他们自己解决不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家长还是得站出来,给他们做一个解决冲突的示范。

书里面给了一句很好的话,我很喜欢,它说:当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很不守规矩的时候,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要站出来,去说一句话。

比如,和你家孩子一起玩的静静不守规矩,你可能要先过去管一下静静,回来再跟静静妈妈说:“静静妈妈,我是真的喜欢静静,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想去告诉她规则得这样。孩子我是真的喜欢,而且,你看静静她现在也玩得很好了。”这就够了。

所以,就是你要管她。

当然,我们如果去管别人家孩子,你首先要做到第一点就是,你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都得传达一条最重要的信息:你喜欢他。你是真的相信他愿意学,而且他能学会,所以你要教给他这个情况下的规则。你要内心真的觉得这个孩子是好的,而不是觉得这孩子真过分,真讨厌。如果你带着满腹怨气去管人家的孩子,那别说是某个不明道理的妈妈,就算是我,你当着我的面去讨厌我们家孩子,斥责我们家孩子,不管孩子他对与错,我都会先保护他。但反过来,如果你是喜欢他的,你说出那话的感觉就不一样。

五、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五部分是,孩子习惯的养成。有的时候,孩子生活中的习惯养成起来特别难、特别慢,这时候该怎么办?

01 勿强行压制,要留有弹性

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当孩子有些生活中的小毛病时,比如说他挑食,你想要去改变他那个坏习惯的时候,你要做的事就是尽量别硬压,尽量别产生情绪的冲突,给孩子的发展留一个空间。

比如,书中讲了一件特别小的事,一个孩子他不爱吃黄豆,碗里可能就只有几颗黄豆,可他就是不吃。这时候你别跟孩子讲:“你看,农民伯伯辛苦地把这个黄豆种出来,我们要吃,来,尝一口,粒粒皆辛苦。”你也别讲:“这黄豆很好,现在有很多非洲的孩子他们还饿着,他们吃不上黄豆,你能吃黄豆好幸福。”

为啥?因为这些道德的标准会让孩子有负罪感,但是孩子他并没有学会到底为啥要吃黄豆,他没有学会合理性、正当性。说实话,孩子如果他今天不想吃黄豆,他不是一辈子都不想吃这个黄豆,而我们要做的事是,如果今天他说他不吃,你别跟他硬扛。你硬扛的话,你每次一说吃黄豆,你俩就可能产生冲突。每次一说黄豆,你们就较劲,那这孩子这辈子可能都不吃了。你今天拗他不吃,那就算了,等啥时候他吃再说。

今天你就说这么一句话就行:“好吧,今天妈妈帮你把这几颗黄豆挑出来,你放心吃饭。其实吃习惯了,你会发现黄豆也很好吃。” 但后边留了一个气口,“你会发现吃习惯了,黄豆也很好吃。”这样就行了,然后慢慢地等待一个时机,等哪天孩子吃了一颗,你可以说:“你愿意吃的时候,可以多尝几颗。”下次,孩子不是慢慢就尝起来了吗?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弹性。

啥是弹性?弹性就是,他就不想吃,我们就别非逼着他吃,但总有一天,他可能在某个时刻他有一点改变的时候,你可以说:“其实,吃了这个很好。”

或者比如说,一个孩子他本身特别惜爱自己的物品,暂时还不肯分享。你别非逼着他去分享,你可以说:“好,看来你的玩具还暂时不想分,其实分享也很好。”就够了,也不用逼他分享,等哪一天,一定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就想把他的玩具给别人分享,这时候,你也别太夸张地去夸他,你就说:“你们在分享玩具了,真好。”就够了。

我觉得有些父母,尤其这些年的教育心理学学得多了以后,特别爱夸孩子。比如说,孩子他一直都不分享,然后有一天终于分享了,全家人都大张旗鼓地夸孩子:“亮亮今天分享了,真棒!你看,一块儿玩玩具多开心!”你们这就跑得太快了,孩子只想分享一点点,结果你们跑得太快,显得孩子还是有点落后,孩子可能就有被逼迫的感觉,那这孩子就会往后退。

所以,也别整太过。等待那么一个时机,他表现出来一点点差异,我们不着痕迹地把这一点点差异鼓励一下,孩子他就其实在原来的特点上有了一点点新的发展,等新的特点越来越多,这孩子的行为就会开始变好。

这也就是说,习惯的养成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目光放长远,心中要一直有目标,但是眼中、手中别太着急,别非得催着孩子在一天去改变。

02 勿攻击指责,要耐心温和

第二点就是,想要改变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别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比如,你跟孩子之前说得好好的,可是下次他还是不改,这时候父母经常会说一句话,“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别去说这句,你要说:“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好,那妈妈再教你一次。”

你要明白,孩子的一个行为的养成有的时候要试错好多次。其实,他多久能学会,不是取决于我们教的一方教得多明白,教得多强烈,我们多么迫切让他学会,而是要根据学的一方他自身的进展来决定的。如果你确实教了好多次,但是他还在听,还在练,那这就是他的进度。所以,你别觉得孩子明明听得懂,但是他就偏偏不做,实际上,有的时候他就是还没做到,而如果我们问他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这句话它就是一种强迫,甚至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攻击。

其实,我们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观上,目光没看长远,我们自己可能都没发现,这句话其实就意味着,我们内心里觉得孩子就理应一次改正所有的错误。这是我们教育观上的一种幼稚。所以,我们别跟孩子说:“说了多少次了?”我们要根据他的进度决定,一次不行,我们就再说一次,这个方法说着不行,我们就换一个方法再说,那慢慢地不就会了吗?

03 勿滥用约定,要预估能力

然后,还别说下面这句话,就是你跟孩子都说好了,可是孩子下次又犯,这时候你别跟他说:“咱们不是都说好了吗? 咱们都约定了的。”

为啥?我们来读一个案例。四岁的小A一不开心就喜欢推人,妈妈有一天带他去了亲子咖啡厅。

啥是亲子咖啡厅呢?就是有些地方会有一个空间,这边妈妈可以看书,孩子也可以跟妈妈一起看书,但在另一边,孩子们有可以一块儿玩的地方,所以这里既是妈妈和孩子共同休闲的地方,也是孩子去进行社交的地方。在这儿,你会发现孩子在这里容易跟别的小朋友社交,但也很容易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

去之前,妈妈就嘱咐他说:“今天我们不能推人。”口头约好了,还不放心,她还跟孩子伸了手指头,拉钩、盖章,还模仿击掌、复印。结果,到了咖啡厅没多久,孩子又忍不住推了其他小朋友,妈妈吓了一跳,就赶快过去质问孩子说:“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推人了吗?”孩子低下头没说话。妈妈就说:“不遵守规定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孩子说:“是坏孩子。”妈妈说:“那圣诞老人能给坏孩子送礼物吗?”孩子说:“不能。”然后,这个四岁的孩子就掉眼泪了。

其实,你知道今天孩子还很可能推别人,这时候你跟孩子说,“咱们说好了,不能推别人”,这时候不应该说这句话。在孩子还可能推别人的情况下,你跟他说好了啥?实际上,要改变这个行为不是你说好了就能说好的,而是要慢慢地练。

所以,这时候不是说“咱们说好了”,而是“孩子,今天妈妈会带你去咖啡厅,但是如果在咖啡厅,你要是像上次又推了别的小朋友,那妈妈就要带你走了。”如果他真的又推别人了,你就要说,“孩子,没办法,今天妈妈要带你走了,我们说过了,你要是又推别人,妈妈会带你走。”接着你抱着他就走,走的时候可以说,“那下次妈妈再带你来。”

这才是讲规矩,而不是说“咱们说定了”。我们有的时候是约定了,但其实说的这个约定,有的时候是在骗孩子。我们心里面准知道,孩子做不到,于是非得用一个约定去限制他,其实你限制不住的。结果,孩子发现自己做不到妈妈的约定,他心里就很苦闷、很愤闷,妈妈也觉得很受挫。这就很麻烦。

其实,我们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让孩子受挫,我们也不是为了证明孩子是错的,我们要做的是教给孩子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所以,只要教就好了。

六、如何处理亲子冲突?

今天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你跟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怎么办?

01 勿过度管束

比如说,你跟孩子说了你的要求,你说了半天,孩子气鼓鼓地回嘴说:“行,我知道了。”听到这个,你火吗,气吗?其实,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他都这么回答,他不会好好跟你说:“妈妈我知道了,妈妈好的。”听起来语气不佳,但实际上,他刚才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好的,我知道了。”他说这句话时虽然语气不好,但是他实际上知道了,所以这时候,你别去质问他说:“你怎么说话的?你这是知道了的态度吗?”用不着。他说:“我知道了。”你就可以说:“好,知道了就行了。”你别跟他去硬杠。有的时候越大的孩子,他越被你管束,他就越有气。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跟他硬杠,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温柔的榜样,孩子可能慢慢地也就温柔起来了。孩子态度不好的时候,只要我们的要求传达到位了,他听到了,就够了。

02 情绪不等于想法

还有另外一种亲子冲突就是,孩子说话挺狠的,孩子说的话让我们听了仿佛内心被插了刀,很痛苦。

比如,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我讨厌你。如果你不是我的妈妈就好了。”甚至有的会说:“妈妈我真希望你生病死掉。”当你听到这话的时候,你心里面有没有觉得自己人生很失败?甚至,有的妈妈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意思,自己生他、养他,他就这么对自己说话,自己这样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请你不要怀疑,你的孩子一定深爱着生养他的你。你生他、养他,所以他爱你,那是一定的,不用怀疑的,哪怕他现在说“我讨厌你”的这个瞬间,你仍然是他最爱的那个人。他说“我讨厌你”,他说的不是他讨厌你,他说的是“你的行为让我讨厌,让我生气,我要你看到我的需求。”

所以,这时候你别跟孩子说:“你怎么说这种混账话?你怎么回事?你不让我当妈妈,我还不想当你妈妈呢!养你这种孩子,我真的都养够了!”你别跟他去较劲。我们现在是恼火,但我们不要被我们的情绪控制,做出幼稚的反击行为。如果你特别生气,特别难受,你就可以说:“妈妈觉得很受伤,我现在没有办法跟你说话,我可能要去停一会儿,缓一会儿,一会儿妈妈再跟你讲。”

你要是真的特别生气,你就停一会儿。如果你现在情绪还能承纳住这个愤怒,他说:“我讨厌你”。你就可以说:“原来,你会讨厌妈妈,你能跟妈妈讲讲,妈妈什么时候让你讨厌吗?”就行了。

孩子可能就跟你说:“昨天我跟你说了一个要求,你又不答应,所以我就讨厌你。”你可以好奇地问:“你是因为昨天妈妈没答应你那个要求,所以你讨厌妈妈。 原来是这样,那你讨厌妈妈的时候,你的感觉、你的心情怎么样?”

你看这句话,还是在说他讨厌你吗?不是他讨厌你,而是你不答应他的要求,于是他很生气。

所以,跟孩子发生亲子冲突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坚信,孩子一定是爱我们的。孩子因为内心有冲突,他在表达他的情绪,如果我们把他的情绪承纳住,其实我们也就是在跟自己温柔相处。

03 与自己温柔相处

作为父母,有的时候我们也蛮不容易的,我们也得跟自己温柔相处。

但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也控制不住情绪。比如说,书里面有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妈妈经常打孩子,她就过来做心理咨询,她就跟作者说:“吴院长,我觉得我没有做妈妈的资格,我做不好妈妈。”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其实,我们养孩子真的蛮难的,天天为孩子付出那么多,我们要工作,又要生活,要管家,又管孩子,我们偶尔觉得自己好失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自己内心有点沮丧,自己觉得好难。你要先跟自己共情,你要对自己说:“我今天自己真的累了,不过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做的已经是我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了。真不容易,抱抱我自己”。当你觉得沮丧、低落的时候,不必急于让自己振奋,可以去抱抱自己,停下来,这就是你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这本书《最温柔的教养》我觉得它做得最好的就是,它不但对孩子温柔,对父母也很温柔。这里面还有好几个情景是关于“父母有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去处理”,只要每天去做一点点练习,每天变化一点点,就回到了这本书开始说的那句话,就是1°的作用。

今天我们把我们的话术改变一点点,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多一点点,温柔的行为多坚持一点点,哪怕只有1°的变化,但是我们坚持五年,坚持十年,坚持二十年,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会不一样了。

今天,我们是把书中130个情节拆出了几个情景来讲,分别是怎么去爱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怎么去处理消极情绪,怎么去提要求、讲规矩,怎么去处理同伴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怎么去养成好的习惯,然后怎么去达成好的亲子关系。

在今天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我们有讲到了好多话术,给大家三十秒钟的时间,大家可以想一想,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呢?

欢迎大家来读这本书,然后把你学到的每一个话术、每一个说话之道在生活中不断地去练习,像练外语口语一样,最终说出温柔的话,给孩子温柔的爱,也给自己温柔的爱,就像这本书的书封页面的这句话: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感谢大家的收看、收听,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有帮助,欢迎大家点击屏幕右上方的按钮,把这一课分享给你的亲人、你的朋友,请他们一起来学习。谢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