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
这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很打动人心的台词。而松子的一生,则彻底诠释了这段台词的深意。
当你看完电影,你会发现,松子悲惨的一生离不开三样东西:1、家庭关系 2、配偶选择 3、自我意识。
下面分开谈谈这三者对是如何对松子形成重大影响的。
一、家庭关系
以松子因被偷盗学生陷害而遭学校开除既而愤然离家出走为分界点,松子的一生被一分为二。从出生到离家前是顺畅的前半生,离家后则是坎坷的后半生。
松子从小到大都在做一件事,都渴望做一个父亲喜爱的女儿。对父爱的渴望,支撑了她的前半生。扮鬼脸、念父亲想让她去的大学、做中学老师,她尽可能地讨好父亲。只是,好像再怎么努力都难得父亲疼爱。
父亲的偏心、不苟言笑、冷漠,甚至是沉默在她幼小的心里像颗种子生根发芽,让她愈发渴望“爱”,并逐渐趋向病态。
因此,形成对“爱”的执念。
以至于后面她每跟一个男人,她都愿意牺牲自尊去换取想要已久的爱,哪怕忍受暴力、出卖肉体,甚至是放弃自我。
依据弗洛伊德观点,孩童自幼儿起就有天生的排他心理。对爱的竞争通常会表现在方方面面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而松子,在幼年时则通过顺从和讨好来寻求渴望已经的爱。为了爱,她选择放弃一切。这种观念,贯穿她的一生。从而使得她甘于为“爱”坠入深渊。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说“就算被打也没有关系,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好了。”
童年时期的家庭关系失调以及父爱缺失,影响了松子的思维和意识,从而使得她形成了对“爱”的错误认知。而这种近乎病态的认知,既而影响了她伴侣的选择。
二、配偶选择
有句话说,女人的第一个人生是在她做女孩儿的时候,而如果她想彻底改变自我,那就看她选择和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共度一生。
松子的第一个男人,是作家八川女。
他才华横溢却酒后性格暴躁,常对松子拳脚交加,甚至要求她用肉体换钱。这样一个不把松子作为女性该有的尊严放在心里的男人,我不明白有什么值得她爱的呢?
自杀前,他告诉松子:“生而为人,对不起。”他什么都没有教会这个可怜的女人,只带给了她暴力和打击。
松子的第二个男人,是八川女的对手,一个懦弱自卑的男人。在这段感情里,松子逐渐从八川女自杀的打击中恢复,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可是,他对松子却丝毫没有爱,只是利用占有松子去抚平内心的自卑。当地下情被发现,他果断抛弃松子。而松子却因为她的一句“你的身体很性感”而最终选择了做浴池女郎。
松子的第三个男人,叫小野寺,一个花心、贪婪、喜新厌旧的男人。他带给松子的是挣扎、绝望和死亡。当松子在争执中用刀刺向他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人生这次是真的完了。于是,她想到了死亡。
松子的第四个男人,是寒酸的理发师。
在她最绝望的时候,上天终于派给她一个给予她温暖的爱人。这个平凡的男人,给松子带来新生,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和温暖。也是第一次让她真正知道她要为什么样的“爱”而活。
可惜,这个男人只是松子生命的过客。当出说不管她过去的人,待松子出狱,转眼已结婚生子。
而松子生命里的最后一个男人,则是当初的学生――龙洋一。命运这么好笑,当初害她被学校开除、离家颠沛流离的人,竟然成了她生命里死也要在一起的人。
这个男人,也是从小缺爱的人。他不知道如何去爱,所以选择伤害。而后,才在痛里悔悟,又在悔悟里怀念着爱。
在松子一生经历的男人里,只有理发师给了她平淡的爱,短暂却很美好。这些不同的男人,带给松子的都是痛苦。很多次,她明明可以从这些男人里脱离出来,去寻找内心想要的“闪闪发光的未来”。可是,为了爱,她像一只困兽,囚禁在了自己的心牢里。
没有遇见一个对的人,没有在错误的感情里及时止损失,松子,这个可怜的女人,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让人惋惜。
她这漫长又短暂的一生啊,在对追求爱与温暖的追求里,越显可怜。
三、自我意识
从作为一个人的角度而言,松子始终对家庭、对爱、对人生和生命有着让人欣喜的希望。但作为一个女性而言,纵观全剧,她的自我意识缺乏是造成她人生悲剧必不可少的因素。
首先,渴望父爱没有错,错就错在选择了一味的顺从。这让我想起了《无声告白》里的莉迪娅。
松子和莉迪娅一样,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始终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而松子更可怜,她把这中顺从带到了爱情里,以至于就算堕落都可以不管不顾。
她渴望着爱,却不清楚要一种什么样的爱。所以,才会在被家庭和男人抛弃的时候痛苦自问“为什么”?
其次,忽略了自己的才华。
松子从小就歌声动听,就连在学校教书也和音乐有关。每当松子恢复对生的希望时,她都会“唱起歌来”,就连杀过人后都可以。可是,她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依靠歌声去谋得一份正常职业,而是为了那些坏男人的一步步走向生活的底端。
在松子的意识里,她从未为自己而活。在最后遇见龙洋一时,松子的内心也做过如下挣扎:“在里面也是地狱,出去了也是地狱,既然两边都是地狱,那两个人在一起总比孤单单一个人好。”
但凡当时的她有点自我意识,她最后的十八年不会过得让人唏嘘。
松子的一生,前半生为父亲而活,后半生为男人而活。哪怕最后所有她爱的和爱她的都已经离开,她也不知道为自己而活是种什么感觉。
后来,她学会”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爱任何人”。待她自我意识觉醒,生命却已走向尾声。
最后,她没有自爱的能力。
当松子历经坎坷一生开始自暴自弃时,她需要有人倾听她的故事。因而,她把自己的故事写了一封很厚的歌迷信,却因迟迟没有得到回信而开始暴躁。最终,开始出现轻微精神错乱。
当爱人的人都已不在,松子却不知道自爱。那些她所经历的坎坷啊,不都是因为一个“爱”字么?她怎么就没有想过要把自己活得“更好”呢?
爱人,是一种能力。自爱,是一种意识。当你都不能爱自己的时候,有怎么祈祷有一个人来给予你渴望已久的爱情?
松子啊,这个可怜的女人,终其一生寻找内心的“爱”,却不知道“自爱”是什么回事儿。可惜了那十余年光阴,也可惜了她那动听的歌声。
“我回来了”,随着这一句,电影走向尾声。这个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让人唏嘘又让人振奋。
“只要是女人,无论是谁,都憧憬童话中那可爱的白雪公主啊灰姑娘啊,可是却不知道哪个地方的齿轮不对,未来憧憬成为白天鹅的,醒来却发现变成了黑压压的乌鸦,但是人生却只有一次,如果这是童话的话,那这童话就太残酷了。”
愿每个人走好人生每一步,哪怕童年不幸,也要敢于在成年过后自我救赎而非自我堕落。
人生只有一次,别浪费,也别悔恨。拥有即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