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沟通的孩子

情景再现

“小景,该起床了,上补习班要迟到了!”一大早,妈妈就站在小景的门外喊道。半天没听到儿子的回应,妈妈便一边拍门一边加大了音量:“马小景,快点起床!快点起来!”

“听见了!你别再拍了!”里面传来小景不耐烦的声音。

妈妈慢悠悠地离开了儿子的房门口,然后看到了走出卧室的老公,便委屈地抱怨道:“你说我容易吗?要是他自己学习能赶上,我至于着急忙慌地做‘恶人’,大周末催着他去上补习班?”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你这是干什么?让孩子看见了多不好。走走走,我陪你去把早餐拿出来。”孩子爸爸一边安慰,一边推着妈妈向厨房走去。

“我就是想让他听听!他自己三天两头地不去学校,学习跟不上,自己还不努力补上来,为难我们去想办法。我花钱给他请老师,报补习班,不求他感恩戴德,就想让他顺顺利利地把学上完,可是你看他那三心二意的态度,他有理解过我们吗?”委屈极了的妈妈,一下子把心里的苦水倒了出来。

“孩子如果做错了,我们慢慢教就是了,你不能自己先着急起来了。”爸爸安慰道。

“爸,我不想去补习班了,你们不要再给我报班。”小景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是不喜欢那里的老师还是跟不上?这都是可以商量的呀。”爸爸柔声问道。“都不是,我就是不想去了。”小景说道。

“我看就是我们对他太好了,才把他惯得想一出是一出!这补习班,不上也得上!”刚被爸爸安抚好情绪的妈妈再一次激动地叫道。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我就是告诉你们一声,我不去补习班了。”小景平静地说完就再次把自己关进了卧室。

看到如此情景的妈妈号啕大哭……

抽丝剥茧,梳理问题所在

家长:院长好!

王院长:你好!

家长:我是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我家孩子最近不好好去上学了,我就给他找了一个学习班,他上了几天,也不去了。我问他为啥不去了,他也不愿意说。现在孩子拒绝和我沟通,啥都不说,就和我冷战。大概是九年级的时候,他有过类似的情况,但不严重,当时在家里待了两天就自己去学校了。自从上了高中,这种情况就频繁出现,他上几天学,就回家待几天,非常不稳定。我觉得是他高一、高二没好好学习,现在学习跟不上了,压力比较大,所以不想去学校了。所以我才给他报了一个补习班,让他跟着补习班的进度走。他一开始学习劲头很足,非常有信心,也能学得进去,但是去了五六天,又不愿意去了。

王院长:你觉得你家孩子不上学是因为什么?

家长:孩子不愿意跟我沟通,我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啥,都是自己猜的。

王院长:不是孩子不跟你沟通,是孩子曾经跟你沟通,但沟通得不顺利。"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子。

家长:我们俩脾气都不好,说几句就争论起来了。王院长: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和你有没有沟通?家长:那时候是奶奶带的他,我出去打工了。王院长:他和你有没有沟通?

家长:他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才回来,开始带他。王院长:他上小学的时候,和你沟通不?

家长:小学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这方面。

王院长:他那时候有没有和你吵架?有没有不愿意去上学?

家长:没有。

王院长:初中的时候,他和你吵架不?

家长:他上八年级的时候,我又出去打工一年,等他上九年级,我回来后,我们就经常争吵。

王院长:七年级的时候你们吵架不?家长:不吵。

王院长:那你现在反思反思,从七年级到八年级你们是因为什么从不吵架到吵架的,然后再反思反思,从八年级到高三,你们是因为什么经常吵架、经常不高兴的。

家长:有时候怨我,可我也跟他说,你跟我商量也行、吵也行,只要你能把你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就行,但他就是不说,现在连吵也不吵了。

王院长:连吵都不愿意和你吵了,代表他“绝望”了。

家长:嗯。

王院长:就像夫妻一样,夫妻俩吵吵闹闹,不开心,但是吵架恰恰证明两人的关系是有希望的,因为还有在乎的东西;如果连吵都懒得吵了,说明两人对彼此的关系都彻底绝望了。孩子连说都懒得和你说了,那就证明他绝望了。所以你现在的注意力千万不要放在怎么和孩子沟通上。明白吗?

家长:明白了。

王院长:他不和你沟通,你还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不是白费功夫吗?

家长:是的。但是我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方案

王院长:你现在得先反思一下孩子是怎么样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儿,有什么误会,有什么不开心,还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时,要有耐心,不能着急。

家长:好。

王院长:这不是你一个人能做到的,你得和孩子的爸爸开会,一起聊聊面对孩子的现状该怎么办,同时培养孩子的求助意识。如果孩子愿意,就安排孩子做心理咨询,给孩子直接支持。

家长:好。

王院长: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尽早学习相关知识。我们都知道,小病不重视,拖久了很容易拖成大病,道理是一样的。

家长: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了。

王院长:你当下先做好两件事:第一,自己学习;第二,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有没有求助的意识。

家长:好。但是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和我说话,我该怎么和他说呢?

王院长:跟孩子说“你这样在家里待着,妈妈也帮不了你,你不想说话,要不咱们找个人帮帮咱吧”,孩子要同意了,你就带着孩子做心理咨询;如果孩子不同意,你就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上,放到引导爸爸学习上。先提升自己,再带动提升身边的人。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得稳住了,不能着急。你就先按照前面说的实行起来,行不行?

家长:好的,谢谢院长,院长再见!

王院长:再见!

这个案例就是家长前期不重视家庭教育,和孩子长期缺乏良性沟通而一步步引发的问题。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外出打工,父母的陪伴缺失,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建立起亲密关系;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缺乏家庭教育知识,以吵、骂的错误方式,让孩子对家庭“绝望”了。孩子不上学了,母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候想引导孩子了,但又无从下手。所以,作为家长,大家一定要补充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持续地学习,早学习,早受益,千万不要做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