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日雨
芮小丹:《遥远的救世主》小说里的人物,女刑警,与歹徒搏斗受重伤,在支援警察赶到的时候自杀
叶子农:《天幕红尘》小说里的人物,马克思主义信奉者,被海外右翼势力暗杀
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三贤之一,被雅典法庭公审判处死刑,死于毒酒
这几个毫不相干的人,他们的死又有什么引人深思的启发呢?
去年临近年关,一位相识不久的老友,推荐我看一部电视剧---《天道》,为何相识不久,又唤作老友,一方面从时间判断,确实相识不过半年,这在我的朋友之中,算是很短很短,另一方面,我们一见如故,每次见面,都会畅所欲言数十小时,还是意犹未尽,虽然他比我年龄稍小一些,但我依然习惯叫他哥,打心底的尊敬。
过年回家,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琐碎时间,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关于里面很多经典的对白,苦于手边没有纸和笔,留下的只是故事情节的震撼,后来才得知这是由一部《遥远的救世主》的小说改编,果断在淘宝下单,同时顺带了《天幕红尘》,直到这次回家的火车上,我才借机看完,事实证明,现在要持续看一本书,关注某一个细分领域,真的太难了...
电视剧里的芮小丹,是死于殉职,而原著却是自杀,因为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双腿,又被严重毁容,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不如有尊严的死去,这在电视剧里,是不可能完整表达的,一旦这样表达,就不能有后面的授予烈士和隆重的葬礼,因为警察的身份是不能自杀的,从国家政治需要和观众的情绪考虑,这也是不能接受的。
很多人拿电视剧的情节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导演和编剧想让你看到的,如果可以,还是坚持看看原著吧,比如你看过《水浒传》,才知道,那些英雄并不是全都是英雄,也有各怀鬼胎的懦夫,比如林冲...
还有《西游记》《金瓶梅》....
叶子农的死,描述简单,用笔收发自如,足见作者的功力之深厚,全文没有一句废话,拿捏有度,如果叶子农不死,那么这个角色就不完美,就像苏格拉底一样,为信仰而死,是对信仰的最好捍卫。
芮小丹、叶子农、苏格拉底,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以他们的预见能力,要想活下来很容易做到,但是他偏偏不苟活于世,特别是苏格拉底,从最初的“作死”到临死前的处之泰然,对灵魂的探讨,让我放下了对西方文化的抵触,开始了解西方哲学。
第一次知道苏格拉底,是在前前女友送我的一本叫《柏拉图全集》的书里,那个时候我还是极端排斥西方哲学的,而她由于不懂我,导致了我们分手,又由于不懂我,送了一本我压根就不会喜欢的书,这倒阴差阳错打开了我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记得我15岁的时候,姐姐送我一本《道德经》,从此深深的迷上了东方哲学,不能自拔,自大的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西方的都太粗浅,都是垃圾,不值一提。
那时候读《易经》,说到白马不是马,黑马不是马,女人不是人,再到庄子的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吹万不同,庄公梦蝶,绕来绕去,就为说明一点,人和蝴蝶,和其他的物种有什么区别呢?从微观上来说,都是原子,中子,本质都是一样。
当我初读《道德经》,觉得很多观点很可笑,越是读到后面,我就觉得自己很可笑,然后笑自己居然会那样的笑,初读《柏拉图全集》也是如此。
首先对西方著作一问一答的写作手法,特别不适应,看不了几页就困乏了,这远不如中国经典里面,以讲故事为主的容易理解,记住了故事,就记住了背后的道理,所以我能够记得住成百上千的故事,通过故事又能讲述背后的道理,这成了多年来装逼的秘诀。
虽然看不懂,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我把苏格拉底当做了一个令人讨厌的傻X,到处“惹是生非”,因为他总是会在公开场合去问那些达官贵人,文豪绅士,而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往往让人极度难堪,因为他们的身边往往跟着一群仆人和追随者,无疑是给别人当众打脸,最后还因为得罪的人太多,被公开审判,处以极刑。
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问人问题而已,至于连命都丢了?
苏格拉底说过:我最大的聪明,就是知道我自己无知,而你们却总认为自己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街上遇到一个当时很著名的诗人,他问诗人,你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
诗人回答:当然。
苏格拉底说:那么你对农耕擅长吗?对带兵打仗擅长吗?对物理化学擅长吗?
反正一堆不留情面的提问,引导别人认识到自己是个傻X,他就特别开心的扬长而去...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TM简直是吃多了没有事干,应该没少挨揍吧,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最后成为了众矢之的,命都保不住,这在电视剧里一般活不过两集,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但随着剧情一步一步发展,我再次被自己的肤浅震惊了,当他入狱以后,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他,并筹钱买通了狱卒,可以护送他离开雅典,到另外一个城市度过余生,他拒绝了!!!
这让我不能理解,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好的呢?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我终身难忘,苏格拉底说:我在雅典生活了70年,能够长期生活在这个国家,那么说明我是认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国家的法律判处我死刑,我就应该接受这个判决,如果我逃离了雅典,说明我不认可雅典的法律,如果不认可这个国家,那我这70年的生活岂不是矛盾的?
这个问题我们普通人从来不曾想过,以为活着就是活着,苏格拉底作为灵魂的助产师,在最后临死前见完家人最后一面,和学生围坐探讨灵魂的时候,他的境界和对生死的理解,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从此我开始敞开自己,看了很多西方经典,从《穷爸爸富爸爸》《现金流》到《前世今生》,我找到了人活着的终极诠释,宗教和文化,到最高层次,描述的都是一个状态,只是各自的理解和表达不一样而已,无条件的爱,爱众生万物。
芮小丹、叶子农和苏格拉底都是觉悟的圣人,他们通过死亡获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