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搬了家,新家离工作单位很远,没有地铁直达,每天坐公交车来回,通勤3小时。
从毕业工作到现在,一直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通勤不超过半小时。一下搬这么远,心里是打小鼓的。周围同事都担心我吃不了这苦,我自己也很焦虑,之前听过很多通勤太远的糟心事:比如每天早上城外地铁口的排队长龙,地铁里的以命相挤,公交的拥堵和慢……
我就这么怀揣着颤巍巍的恐惧,开始了每天3小时的通勤。
为了打发这来回的漫长时间,我把落满灰的kindle重新充上电,开始每天早晚在车上阅读。Kindle上有本很久之前走马观花读完的书《身份的焦虑》,周一打开kindle的时候,心血来潮决定重读。书一打开,果然感觉跟没读过似的,忘得一干二净。但读了一个星期后,我觉得这是上天送给我的小小乔迁之礼,他在给我加油打气,他在帮我缓解年轻时穷得只能在城郊住廉价出租房的焦虑。
因为从小的家庭经历,我一直是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对自己其实没什么自信,十分依赖外界的评价。外界再细微的负面评价,我内心都要兵荒马乱好一阵,生怕人家讨厌我,觉得我不行。工作这几年,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对上司,对同事,我都很谨小慎微,一直扮演“好好小姐”,活多派点给我,我很少叫苦,经常自己加班做完;同事偷奸耍滑,我也尽量忍让,把别人的活也揽在自己头上。这样一来,我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琐碎的工作占据。我想写东西,没时间,时间都给了下班后带回家的工作;我想学英语,没时间;我想看书,没时间。我越没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我越焦虑,觉得自己在退步,迟早会被这份意义不大、处于夕阳行业的工作带进坑里。这成了一个有点可怕的恶性循环。
我本以为搬了家后这种情况会更严重,可能会被这种恶性循环压垮。
但神奇的是,每天通勤3小时,靠这3小时的理性阅读,反而心态好多了。《身份的焦虑》这本书很系统地探讨了现代社会里人身份焦虑的起源、解决途径,我每天看,几乎是沉迷进去了。上班看,1个半小时里,正好帮我调整好了面对上司、同事的心态,告诉自己不能过分在意每个人的看法,书里面有一段话相当实用:
“我们经常处于一种自虐过程当中,在没有搞清他人观点是否值得关注之前就去寻求他人的赞赏;但只要我们对某些人的思想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然而我们往往在弄清这一切之前就竭力想得到他们的爱戴。我们应该停止这一自虐过程。”
下班看,1个半小时,正好帮我调整好下班晚交通特别拥堵,住太远回家太晚的焦虑。同时,我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加班,和无意义的晚下班。我能理性地面对我的选择,分析我的时间和境遇,以及朝我规划的未来尽可能冷静的努力。
每天这3小时的学习和自省,一个星期下来,心里反而因为头脑的充实轻松了。
老话都说:有得必有失,其实反之亦然,有失必有得。挺幸运,我这回是有失必有得了。来日方长,愿自己持之以恒。
写下这篇,以记录当下的好状态,好勉励后面难免灰心丧气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