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阳台晾衣服,姑娘站在旁边,我顺手递给她一件衣服:“给你。”她没有拒绝,拿着衣服晾了起来。
晾衣竿的长度对她而言勉强夠得着晾衣架。晾了四件衣服后,她说:“我不想晾了。”
我说:“好的,谢谢你。你帮我们晾了四件衣服呢!”她指着晾衣架数了数:“一二三四。”然后满足的离开了。
我继续整理衣服。她喊:“妈妈,你看!”原来她离开后,就把客厅桌子上的各种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摆放的方式还有些美感。
我说:“好棒啊!你怎么想到这样摆放的啊?”
“月童也这样摆的,我也这样摆。”她说。我很高兴她主动帮忙做家务,真诚的夸奖了她。
之后,我叠衣服。她跑过来,拿起刚叠好的毛巾说:“我来放。”我说:“好的,放哪里呢?”“放我的衣柜里。”她说。然后搭着凳子把毛巾放进了她的衣柜里。
她很不喜欢被批评,被要求。但赞美和表扬对她而言却很受用。
一方面,表扬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另一方面,通过具体事件的表扬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虽然我很小,但是一样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那种自尊自豪感不亚于成人。
一年前,晾衣杆对她而言实在太短了,她要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够得着,但是她很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使劲儿的垫着脚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挂上去。
当做到后,她手舞足蹈,无比欢喜,满满的成就感。
有时,我也会批评她,她不仅不会做出任何改变,而且会生气的对我说:“你说我就是说你自己!”
她在家里和小朋友玩,把鸡蛋壳摆了一地,旁边一盆脏水。我说:“谁扔鸡蛋壳,谁倒水。”她马上说:“我扔鸡蛋壳!”但是,小朋友抢着也要扔鸡蛋壳,谁都不愿去倒水。
她一生气,拍了对方手臂一下。我看着这种“打人”的行为有点生气,就批评了她。
她很委屈,很不服气,哭了起来。心里大概是这样想的:妈妈为什么帮小朋友都不帮我。而且明明是我先要求扔蛋壳的,小朋友抢了过去,为什么还批评我。
我如果当时能够体会她“打人”背后的心理,先理解她委屈的情绪,再处理事情。恐怕就不会那样收场了。
《人性的弱点》里写到:“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他的自重感,并激起他的反抗。”
林肯也写过:“每个人都喜欢被人恭维。”小孩也是人啊!这里的恭维我更愿意是真诚的赞美。
事物总有两面性。如果孩子好心办了坏事,那就看到好心的一面。如果孩子在玩,不回应你的问话,那就看到她专注的一面,如果孩子玩时把房间弄的乱七八糟,那就看到她尽情探索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