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让文字变成鲜活的生命
文字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灵魂就藏在文字里,人又用文字将人的灵魂精髓提出来,教人怎样生活,怎样为人。
例如我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大的教室里,摆放着宽宽的课桌,桌子间坐着22个二年级学生,挤挤挨挨的。我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让他们反复朗读诗句后,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说说每句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适时播放情境图,感受画面。最后,我提出:谁能来谈谈最后两句诗给你的感受?教室里陷入了沉思,有的低头蹙眉;有的歪着脑袋,眼神凝聚;有的低声吟诵……
过了一会儿,有同学举手回答:“我感受到了荷花特别的红,特别的美!”
“嗯,说得真好!给他掌声,请坐下!”我说道。
“我感受到了作者很喜欢荷花,赞美荷花!”又一个同学回答。“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我问道。
“因为诗人用“接天”和“无穷”来描绘荷叶,用“别样红”来描绘荷花。”
“说得真棒!是呀,诗人杨万里,面对满眼翠绿的荷叶和亭亭玉立鲜艳娇红的荷花绽蕾盛开,在朝阳辉映下,显得格外的美,展现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渴望自己的朋友要像荷花一样,不在乎环境的优劣,顽强地生活,展现自己的生命力,为他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也要像荷花一样,虽然现在年纪小,但是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不怕学习中的困难,努力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借机说道。
又如“……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跨越百年的美丽》)
2018的春末,六年级教室里除了我和21个学生,还有来自休宁县4个学校的20多位教师,有像我一样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也有刚入行的年轻美丽的女教师。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题眼“美丽”来引导学生深入地剖析作者用考究的词句来展现居里夫人的外貌美、人格美与精神之美。透过数字对比、动作描绘和语言描述来领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设计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你见过 “极+美丽”这样的组合吗?作家梁衡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极美丽”体现在哪些地方,你能从课文中举例来说说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作者的用意,特别是“极美丽”这一由“极+美丽”的少见组合方式来体会作者梁衡对居里夫人的由衷赞美、由衷敬意!课文表现了居里夫人不放过细微疑问的科学精神、在简陋恶劣的环境超负荷工作的敬业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谦虚精神。
课文的文字虽然是冰冷的,但是它往往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我常对孩子们说,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化为文字;读者要学会从文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我也曾对同事说,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从文字中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感情!
我知道自己的感悟还很肤浅,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但是我愿意不断地去跋涉,去超越,我相信离目标会近些,再近些!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