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开了一场家长会。先在阶梯教室开大会,校长宣讲了这一届中考的分数构成。完了各自进教室,又开了一个小会。
小会开完,我被班主任点名留下。一起留下的还有其他五名家长。我听了一下名字,有四名是差生代表,两名是优生代表。我儿子是班级男生的种子选手,但班主任说儿子有退步迹象,要我跟进。
我快速梳理了一下儿子的表现:上学期期中考试95/94/75,名列年级10名左右,班级第三。期末考试92/83/83,排名未知。据学校公布的五次检测年级排行榜统计,儿子只有一次进入年级百分之五行列。依据往年的中考比例,估计上重点中学还是比较悬的。
现在不让公布成绩,不让公开排名,教育部搞的是哪一出戏?让家长蒙着眼睛看孩子赛跑吗?
通过上学期的陪读,我给儿子的定义是:课内作业不折不扣,课外作业讨价还价;主动性不够,仅仅围绕作业转;没有驱动力,自我满足。
去年我采取的陪读方法是死缠烂打,贴身跟进。每天都检查作业,完了再适当做一些课外。今年由于自己生意上很忙,就没顾上日跟,儿子也反对我每天跟着,他总说没必要。瞧他那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又有些心怀侥幸,兴许真行?
每天跟,自然有好处,但接下去怕自己跟不上,数理化是我的盲区,几乎无能为力。不跟吧,又怕孩子自觉性不够,借机偷懒。我经常纠结于此。但如果真想孩子成材,必须要经过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艰难过渡,这一点我很清楚。
班主任说,儿子中午不肯吃饭,问我什么情况。我说儿子这个学期特别注重减肥和健身,每天做完作业就对着视频健身。我起初怀疑是不是有早恋,翻了他手机,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班主任也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也就是说仅仅是爱美所致,也就作罢,毕竟练好身体也很重要。
动力这个东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自己也无法回答。看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大学生突然从某天开始就奋进了,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若干年后这位学生才公布,有次父亲给他送生活费,他不放心,回头去看他父亲,结果看见父亲就倚在学校的围墙外睡觉。这一幕触动了儿子的神经发梢。
是不是男孩子脑子开窍都需要一个契机?或许我要为此导演一幕让孩子从此奋发图强的惨剧呢?比如破产,比如离婚,比如被人欺负?
哎,作罢作罢。我相信我的儿子,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