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K12教育”
“双减”下,让“K12教育”成为热词。不少培训机构面临转型的必要和倒闭的风险,却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外补习之中脱离出来,可以稍微地缓一口气。同时,家长们减少了在孩子学习教育上的一大笔支出,因为有很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都要送孩子上补习班,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从学生学习压力和家长经济负担这两点来看,“双减”政策起到了非常积极正面的作用,同时孩子们的空余时间更多了,家长们都逐渐从“培训班节奏”里解放出来,不再整天忙着补课、写作业,而是带孩子一起去公园、去郊外,过了一个美好愉悦的假期或是有更多时间发展孩子的兴趣,纷纷报上了美术班、舞蹈班、书法班、足球班等。根据相关4980份问卷调研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占比82.2%
最关心“双减”政策实施情况的群体是1-3年级学生家长。并且超过四分之三的家长希望学校在课后服务中除了提供“老师答疑、辅导作业”之外,还能提供“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艺术等文体活动”以及“科普活动”等。
83%的家长则是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孩子年龄段不同,家长最想给孩子安排的课余活动不尽相同,但是“K12”阶段超过70%的家长却还是希望培养孩子兴趣和游玩拓展视野。
数据研究表明
“双减”后素质教育将迎来政策红利期。数据研究表明,按相对中性的增速13%进行预估,2022年,我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29.5亿元。多家大型校外培训机构已集体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艺术、绘本、科技类培训、学生校外托管等非学科类培训内容。
例如,某教育机构发布全新产品体系,包括书法指导、剧作赏析、户外锻炼等;有的机构则升级启动素质成长中心,着重于艺术创作、家庭教育等板块;还有的培训机构把重点放在美育上,涵盖诵读与表演、故事与演讲等文学素养类课程。
机构已响应教育号召纷纷转型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但素质教育是长期涵养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这就需要家长们合力并行。家长们则应该从自身的“鸡娃”模式首先改变,首先,在小学阶段,多尝试并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终身爱好。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能够长期坚持的爱好可以受益终身。而且众所周知年纪越小,试错成本越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选1-2个孩子感兴趣的爱好去培养。在这个阶段,只要孩子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就鼓励孩子多尝试,并且找到专业的人士加以引导,说不定后面就会发展成自己的爱好。
其次,注重提高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学习”一词最早处于《礼记.月令》是指通过阅读、听讲、观察、思考、研究、实践等环节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在当今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想要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学习就是一个人的必备技能了。而阅读就是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最大价值的一件事情。实践证明,经常阅读的孩子专注力,思考力和学习的能力都不会太差。
最后,培养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的思维。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陈述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要想不被世界淘汰,你都必须终身学习。最终让孩子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学习是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课。让终身学习成为孩子的习惯,不管政策如何变化,终身学习的信念和培养终身爱好是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绝对的真理。总结素质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但如果我们用功利化的思想去看待这件事情,用“考试”、“升学”等跟素质教育做捆绑,那就与素质教育最初的理念相悖。
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不是定型定性,我们应该更多尊重孩子的想法,重在引导。当然我们更相信,我们的教育正在向越来越理性的方向发展,也会逐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中,未来学生的课后兴趣生活将迎来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