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里的班委因为自身原因卸任,班主任准备重新选出一位来接替。
在选择谁来接任这个问题上他让各位班委共同提出意见,推荐人选。
这位班主任在学生时代属于大学内卷中的佼佼者,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能知道他的成绩很好,并且有国外留学经历。
在一起开会的过程中,他明确地说,无论做什么事,评什么奖,或者任命班委之类的,都会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的。
我当然知道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但我一直有个很大的疑问,也许仅仅只是个别现象,大学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对大学生是否优秀这个问题上的评价标准,会不会太单一了一点。
大学已经过了两年,绩点已经基本成型,前期绩点平庸的,后期再高也许平均下来也很难名列前茅了。
再加上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行资源倾斜,而不是让我们公平竞争,马太效应只会愈演愈烈。
绩点高的人会得到更多的资源从而更加优秀,而绩点平庸的人因为资源和机会变得稀缺而很难再翻身。
这和学校外的人生是一样的,难怪说大学是个小型的社会。
-2-
在学校就要用学校的思维来想问题,在企业就要用企业的思维想问题。
想起看过的一本书《大学迷茫问答》里的故事:
如果一位迷茫的学生去问一位大学教授未来该怎么办,那么大学教授会告诉你让你考研,好好学习。
如果去问一位企业的经理未来该怎么办,他会告诉你早点出社会打拼,积累工作经验。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听谁的话。
-3-
不管怎么说,学业就是一切,学习成绩就是学生的命根,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却也很难接受。
我曾不止一次怀疑和思考过自己其实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因为你会发现有的人似乎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拿到好成绩,而你拼尽全力却只能保持平庸。
令人惊讶的是,我问过我的一位同学,他也这么怀疑过自己。
在高中时就受够了成绩的束缚,受够了凭分数来判断一个人的所有,没想到到大学都逃不掉这样的机制。
其实自己也心知肚明,按成绩来区分人的三六九等是最容易,最方便的方法,成绩好的同学也确实有过人的地方。
说再多其实也只是抱怨几句。
其实很多同学从我私下交往来看,都是不差的,他们大多都是很好的人,而且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不过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大家仿佛就像一粒沙子...
我们能一起考入一所大学,都说明我们是不差的。
但是经过大学的又一次筛选,仿佛又加大了差距和区别。
差别是怎么出现的?还是资源问题。
资源和机会都是有限的,谁先获得资源,谁能获得资源,就可以得到个人能力的成长。
和游戏打怪一样,谁先打的怪多,谁的经验就多,升级就快。
但打不到怪的就很难升级了。
社会财富的差距越来越大,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
-4-
我也只是在网络上抱怨几句,但该学还得好好学,该干还得好好干。
如今的现状,稍不注意就会被淘汰,毕竟最不缺的就是人,而缺的是高端人才。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