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苏东坡,是我心中的挚爱。语文课堂,也是我心中的挚爱。于是,当它们相遇,我便会怦然心动,并倾尽心力,写下我的新课导入语。
其实,不在于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感情的深浅。我会让我的学生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着我的眼睛,听着我,一字一句地、庄重而又深情地讲述一遍。我相信,一名语文老师,对作品、对作家、对文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的流露,一定会在一部分学生的心田里,真正地播下一些属于文学、情感和思想的种子的吧。
摘录如下,保证原创。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红楼春趣》(小学五年级课文):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它写了四大家族,900多个人物,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建筑等多个领域,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更重要的是,作者曹雪芹,凭借着自己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和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写尽了人世间极致的繁华和极致的悲凉,就像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悲凉之雾,遍布华林”,而在繁华与悲凉的交织中,作者深刻地表达出了对所有的生命遭遇的悲悯,对一切的盛世败象的反思,以及他内心纯正的精神追求。
自它问世以来,无数的人读过它,不少的名家解读过它,到今天,学界和民间,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能不断地去阅读它,不断地用你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去解读它。我相信,它一定会陪伴你一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让你的内心,在人世浮沉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安宁和升华。”
《记承天寺夜游》(初中八年级课文):
“公元1057年,苏轼兄弟参加当年的大宋科考,苏轼以第一名的文章,获得了黄金榜上的第二名,并得到了文坛巨擘欧阳修的极力赞赏和提携。从此以后,苏轼独步京师,名满天下。后历任杭州、徐州、密州、湖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所到之处,皆能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到了公元1079年,苏轼却无端遭受了中国文学史上那场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他被囚禁在乌台一百多天,日日被审问、被折磨,几乎命丧囹圄。
后经朝野内外多方营救,最终被释放,却一下子被贬到了湖北省的一个很偏远、很蛮荒的地方——黄州,虽然保有黄州团练副使的官职,却没有任何的权力,不能处理任何的公务,并且没有薪水。
这是苏轼人生中第一次无比重大的挫折,他的身份、地位、人际关系、生活处境和心境,都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可以说,苏轼当年,确实是在一夕之间,就被迫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然而,苏轼其人,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亮的一颗星。他拥有极高的文学天赋,极其独立而又丰富的人格,极其强大的心灵自愈能力。
所以,在黄州,在最深切、最委屈、最孤独的人生困境里,他却走向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峰。他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寒食帖》、《前后赤壁赋》、《记游定惠院》等一系列伟大的文学作品,千百年以来,一直在安慰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因为各种原因而抑郁不得志的人们,成为了人类精神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财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只凭着短短的七句话,八十多字的篇幅,就让近千年以前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月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极其空灵澄澈的、永远令人怀想的一个月夜。
今天,就先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来日,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起走近苏轼更多、更美、更辽阔的作品和人生境界。请大家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