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刚想脱衣服睡觉,月光穿过窗户照进屋里,便欣然地起身(到屋外)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寻乐的人,于是走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就像积满清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错杂交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倒影吧。哪个晚上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适的人罢了。
扩展:
旷世奇才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赋,散文,成就都极高,而且善于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坎坷的一生
苏轼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遍览群书,十多岁能诗作文。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北宋王朝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王安石正在进行政治"变法"。但是,苏轼由于反对"新法"而被调离出京,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的地方官。后来又做了湖州的知州,这一年,因御史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后来,司马光执掌政权,苏轼被召回京,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这时王安石的新法已经全部废除,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要全盘否定,引起了司马光的不满和汹怒,被贬为杭州知州。
又过了几年,苏轼被调定州当太守,接着因在任上有"诋谤先朝"之嫌,贬岭南的英州及惠州等地,之后更又把他流放到詹州,即现今的海南岛。直到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放还,但到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为"文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