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的时候,邮件收到秒针做的一个DMP系统的介绍;对比宏原最近在研究的DMP系统,发现差距还是挺大的。
首先在根本上,我们的数据源太过单一,基本只有母婴垂直平台的数据,而秒针立足广告监测的数据(消费者的媒体习惯数据),扩展了很多第三方的数据源(电商数据,也有垂直平台的数据),类似之前看到数说故事的的数据也是覆盖了全网。
其次,别人整个营销链路更加完整,真正做到了对接主流的DSP可以直接圈人投广告(竞价广告投放),而宏原最多其实也就是圈人给执行建议;
在技术细节上,由于秒针的数据覆盖性更广,有了PC端的数据,也有移动端的数据,通过IP地址做到了COOKIES和device ID的打通,精确到人的打通数据,虽然不知道到底做成什么程度,但起码是做到了。
大D邮件里面给到的措辞也让我有点意外,一直都自视比天高的他,竟然说的是,“如果我们和他们合作,那我们能够提供什么额外的价值”。看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和行业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仔细想想,宏原除了营销洞察上这个核心优势,现在还真没有找到更好的突破口,所以DMP项目真的前景还很不明朗,大D不知道,我不知道,杨骏不知道,所以RICH会问,最重要的是,市场上有没有这个需求,如果没有,做出来后又像棱镜一样。有时候自己难免会想,如果自己要在这条路走下去,是不是更应该到头部的公司去看看,学习一下行业TOP都是怎么做的?
谈到产品,我最近在和大家的会议中发现,大家心里还是对它很有追求的。当看到词库系统那么智能,那么体系时,大家都赞叹,这才是一个系统啊!其实背后的事实是因为市场需求和及时反馈的机制造成了这些产品的未来。不管是【媒体选择】,【宝妈真像】,【品牌健康诊断】,【KOL管理】这些直接面向客户的产品,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反馈而被“静默”,没有反馈就没有调整的机会。最后只能死在宏原内部。反观类似【das报表系统】,【词库管理系统】,本身都是为了CI内部分析更加快速的效率工具,需求方是我们自己,所以一切都可以向内求,迭代自然更快,更可能成功;所以是需求决定了产品的未来。
排除这些外部的因素,我发现自己也没有太多上心,起码在以下方面可以改进:
1:更多看看别人公司的产品都是怎么做的,帮助琢磨宏原的产品调整优化;
2:深度思考每一个产品,而不是放手给到小伙伴们就不管了;
记住,我的荣誉不是公司给的,是自己给的;为自己的个人品牌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