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生命:分数之外,藏着孩子的闪光

在书中,张老师提到“教育要回归人性起点”,我的理解是:咱们做老师的,千万别总拿学生的成绩这把唯一的无形的尺子来评价一个孩子。这两年,我都是中途接手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馨,便知道她之前一直是数学老师的“头疼户”——满分100分的卷子,她常年徘徊在20分左右。最开始我内心也焦急万分,恨不得一天就给她把落后的成绩补上来,于是下课想把她单独留下来补课,每天后想迫切让她吃完饭就到办公室补课,可是,只要我不说话,她就停着笔不动。起初,我以为这个孩子就是故意不想学,不爱学,内心难免烦躁。直到有一天课间,我路过教室后门,看见一群同学围着她笑得前仰后合。走近一看,梦馨正手舞足蹈地讲她家小狗拆家的趣事,连平时最内向的女生都听得眼睛发亮。那一刻我突然惊呆了:当我只一心盯着她的数学错题时,是永远不会发现她还有这么善于表达表情丰富的一面?如果她要是站在讲台上讲故事,说不定比我的教学还能吸引学生呢?从那以后,我换了个思路。课间找她聊天,听她说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听她的成长故事;有时,我也会请她帮忙拿送物品,选抱作业等,她总是特别牺而且事情办得又快又好,无论何时,只要是交待给她的事情,她总是立即执行且有回应与汇报,而且还挺会想办法呢!有一次,我让她上台给同学们讲自己对应用题的思考,她起初有些扭捏,但是当我让她结合自己购物的经历来叙述时,她的眼睛一下子发亮了。她绘声绘色地讲着,“我上周陪我妈买薯片,A牌5包20块,B牌买二送一,一包6块,算下来B牌更便宜!”边说边在黑板上画零食包装,同学们都听入迷了,原本难懂的折扣问题,居然没人再问“为什么要这么算”。从那之后的梦馨,只要在校园里见到我,总是会笑容满面的朝我奔来,张老师好!在她的眼睛里、嘴巴里都是那么的阳光甜蜜。尽管她每一次都想努力把数学学好,也特别渴望即使一次的数学成绩能够达到及格或是40分的水平,但总是未能如愿。但是现在的她,至少是不畏惧数学课堂,不讨厌数学老师,不逃避数学学习的。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对全班同学说起她的故事,我自信地对全班同学说:梦馨很努力地想学好数学,并一直为此在付出,她每一节课眼睛都专注地看着老师,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分享。尽管数学成绩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但是我相信:未来她只要一直保持这样阳光向上积极乐观的做事态度,无论将来从事哪一项工作,都一定可以做到最好!我想:这就是对薄弱学校基础薄弱想努力改变的孩子们最温暖最善意的激励吧!老师们,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有的在试卷上,有的在讲台上,有的在特长中,有的在跟同学相处的细节里。只要咱们愿意放下“分数滤镜”,就一定能看见那些藏在分数背后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