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小时侯,并没有太多的书看。于是,我迫切盼父亲放假,日日站在村头张望,望向小路的尽头,看父亲是否挑了两担满满的行李,从马路转进村头的小路。
父亲在钨矿上班,八十年代初,那时没有车,也没有行李包,父亲的两个蛇皮袋,满满当当的,在镇上下了车,用一根竹竿子做扁担挑回来。
父亲上班的地方靠着山,竹竿子多得是,父亲多是带些山里面的特产和小家具,竹笋竹凳子竹筷子什么的,当然,还会买点肉带点小零食回来。
当父亲的蛇皮袋打开时,弟弟们迫不及待找吃的,我却往蛇皮袋里找宝贝。
找到了,《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还有《半月谈》和一打报纸,这是我的最爱。
小时候,伙伴们玩读书的游戏,有的扮老理师,有的扮班长,有的扮组长,而我,从来都是那个最普通的学生。
可只要一打开书,我就发现,书里有比身旁更多的朋友,有比现实更宽广的世界。
是父亲单位带回来的少数几本数,陪伴着我的童年。
四年级,我和珍同桌,她是我的好朋友。
孩童的心事总是难以捉摸。有那么一回,我突然讨厌起珍来,那段日子都是灰暗的,因为她把《小猩猩》先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八十年代的学生,书包里除了装语文数学两本书,就是两本练册和几本薄薄的作业本。课外书就像那时的零食一样稀有和珍贵。
《小猩猩》是两个人合订的,全班都一样,同桌共订一本,两个人轮流看,看完了,你分一本,我分一本。
这本《小猩猩》新发的,珍说这本轮到给她了,我说也要给我看完的,要么我先看,看完了就属于你了。
可珍也要先看,她把书放进了书包。第二天,珍却告诉我,书被他三岁的弟弟撕烂了,丢屋旁的池塘里了。
丢了那本书,我像失去了一个挚友。我整整哭了一天,几星期没跟珍说话。
多年后,和好友珍说起这事,还笑得稀里哗啦的。
五年级,是星星的五年级,我买了两大箱国学经典书,七千多元。
先生说:真会浪费,书架上都堆满了,又买这么多,读得完吗?我笑言:也许是我童年缺失的,要在繁华如今的成年补回来吧。
宁可少穿一件华衣,少吃一顿㺯食,也要把书请回家中,能相伴一生,也可流传后世。
星星是我的孩子,每天早起读半小时经典,我和星星一起读。我也和星星一起参加读书会挑战,星星摘了读书之星的称号,我们还共同捧回了书籍家庭的奖杯。
有人说:人这一生,一定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你读过的书,就是其中之一。
我加入了简书,参加了写作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生活失意和快乐,每天挑战完成一千字的简书日更,至少一千字,从未少过。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但即使是在最难捱的日子,有书相伴,有书为友,有书为师,我幸福,知足,内心丰盈。
我的孩子也许不是很顶尖优秀,但至少他温暖,善良,好学,上进和热爱生活。
每天做家务时,眼睛没空,手也没空,但耳朵有空,我便听樊登读书,听书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长进,一种豁然开朗,内心世界越来越宽广。最喜欢樊登的一句话:分享知识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分享知识给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好,所以如果您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希望您可以点击右上角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当中,或者给到您指定的某一个人,您关心谁就把知识分享给他,谢谢!
如今的时代,不用等书了,也不用抢书了,最不缺的就是书籍,纸质的,电子的,音频的,应有尽有。
生活中的不解,生活中的疑惑,能在书中找到答案;生活中的迷茫,能在书中找到方向,生活中的苦难,能在书中找到力量。
与书相伴的日子,那样沉静,那样温煦,读书,最简单也最实用,人人可以,朋友们。一起来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