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欢早睡的我,昨晚因为一则来自于家长的信息久久没有睡意。
她是说自己的孩子因为偷玩电脑,被训后要跳楼,而且真的要跳。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样的信息,以往,家长反映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没有这么严重。我久久陷入深思: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
我在读庞勒的《乌合之众》,他的书里讲到一个大众心理——从众心理。他说:当人作为一个个体行动时,他的理智总是大脑的主要操纵者,由此他可以判断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避免错误。而当人作为群体时恰恰是情感作为大脑的主要操纵者。所以群体的特征往往是冲动、易变、急躁的。
我在想,当众多的家长眼睛盯向孩子成绩时,是不是就有了强烈的从众心理:他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我的孩子就必须是什么样的,否则就不舒服,就狂躁,看孩子就不顺眼。从而孩子就得不到智慧的,有判断力的有效的引导。
厐勒说:“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
说的好!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表现。特征就是易冲动,易急躁、易变、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非常偏执。对着看看自己,我们是不是?
教育孩子走向大众心理其实是很可怕的。以上的信息看起来有问题的是孩子,其实你仔细阅读,不难看出来孩子的问题来自于一个偏执狂躁的大人。
当我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我没有回一个字。一是我不知道怎么回复,二是我真的不愿意再去教育大人。很久了,因为我的宽容善良和对家长们的体谅,我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和家长的交流上,可是我渐渐发现,家长们的情绪远远比孩子的情绪难以疏导,也远比孩子难以教育。面对小孩子,不用说太多的话,一个眼神,几句温暖的话语,他们就明白老师的心意,并且愿意去努力。(陈述一个事实,没有嫌弃的意思)
我是很愿意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但是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够理智的把自己和孩子看成是一个个体,而不要有这么强烈的大众心理,我多希望我们是在探讨办法而不是在发泄情绪。
我多想邀请你们做一次孩子。
回到要跳楼的孩子身上,假如你做了他,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瘦瘦弱弱的身子,矮矮小小的个子,你有没有感觉到很孤独,很自卑?
这个家长原来和我交流过,说孩子因为个头矮小自卑。大家有没有过青春期,能不能体会青春期的自卑本身就是一把利剑,不自觉的会时时刺向孩子的心里。这样的自卑靠说教是无法改变的,我多想你们做个有力量支撑孩子走出自卑的家长,告诉他:走,孩子,爸爸陪你打篮球,打篮球可以长高个子;告诉他:来,孩子,妈妈特意为你做了牛肉面,多吃牛肉长身体;告诉他,咱是晚长的孩子,会后来者居上;告诉他,很多伟人个子都不高,咱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读书弥补不足。咱们不要轻易因为成绩落下我们的巴掌,孩子需要的是克服自己。
我想起来我的儿子,小时候,孩子喜欢打乒乓球,乒乓球打了五六年,参加过各种比赛。初二的时候开始酷爱打篮球,一路走来,都是孩子爸爸陪他,爸爸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运动。我儿子在初二时就开始猛增饭量,我的任务就是换样子给他做饭,我所有的厨艺都是为儿子学的。每天早上的饭绝对不重样,每天三餐也不重样,我的儿子在我倆个头都不高的情况下长到一米八多,高高帅帅的形象从来没有让他因为外在自卑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陪伴和用心被他领会到,无论我们怎么训他,打他,他从来没有过偏执的行为,都是先站在我们的角度理性的顾及到我们的感受。我们算不上多么优秀的父母,却是付出全部爱心陪他走过青春期。
孩子为什么要跳楼?他为什么在你打他的时候不服气,而到提到要他转学的时候却哭了?
我清楚的记得,我写过这个孩子,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往我身边凑,和我探讨看书的事,我总是表扬他。其实我没有能力爱到每位孩子,但是我因为懂孩子心理,不吝啬对孩子的天真和单纯的表扬,他们就愿意亲近我,听我的话。而你们面对的是自己最亲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我多想邀请你做次孩子,面对那么多课程,面对那么多人的竞争,看看名次真的是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提上去。说起来多么简单啊,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进步几十个名次,亲爱的大人们,你试试?
当你面对比你弱的孩子挥下你的拳头时,他要么选择反抗,要么选择屈服。怎么反抗,和你对打吗?他可以吗,有力量吗?他要跳楼真实的心理是什么?他在呐喊:妈妈,我希望你们懂我!他玩游戏的真实心理是什么?他在逃避:现实世界太枯燥太无情,网络世界太美好。
如果你在考试后拥抱一下他。说:我知道,你很辛苦,不管怎么样,妈妈爱你。然后坐下来和他分析,你觉得他会反抗吗?
如果你在发现他玩游戏的时候,装作若无其事,走向他的作业,故作惊讶的说:孩子,今天你不舒服吗?怎么做的慢了呢?
然后找合适的机会告诉他:其实,妈妈发现了你在偷玩游戏,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玩游戏,玩游戏时内心的感觉是什么?告诉他能够带来暂时的愉悦感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的快乐的源泉,真正的快乐来自于痛苦的努力后的收获。面对这样的宽容和理智,你觉得他会跳楼吗?
我知道,做到这样很难,但是除了这样做,你觉得你还有别的选择吗?
家长委托我和孩子谈谈,我和每个孩子的谈话都是从心开始,绝不讲他们都懂的大道理。我一定不如你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平和和宽容,因为在我的眼里我和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选择走进他们的心里去。
要知道,老师也需要孩子有好的名次和成绩,至少可以长足面子。但是在孩子的人格的健康成长和成绩的取得不能同时顾及的时候,我选择先放弃谈成绩。孩子们爱我,不是因为我的严厉,是因为我懂他们,愿意和他们一起做孩子。
我真诚的邀请你做一次孩子。(记于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