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教室跟孩子商量,得给我留二十五分钟时间,并希望能让我先用这二十五分钟,孩子们的反应是要先演,他们用了几个理由说服了我。“好吧,”我说,“你们先演,要遵守时间限制,二十分钟一到,立刻停止。”
于是,我静坐一旁,尽量不说,不安排,他们自己张罗组织,自组织才是学习成长的沃土。
他们先演了《自相矛盾》,明显熟练很多,还加了一个情节:群众演员上前向鬻矛与盾者询问价钱,然后七嘴八舌表示钱不够,纷纷跑回家中取钱再度返回市场。这个时候老师的肯定还是很必要的。
又演了《狐假虎威》,一女孩向我求助了:她们让我演猪,可是我想演狗。我鼓励她向别人表达:“你可以跟他们商量啊,”她又翻到课文中这篇文章,问:“这里面有哪些动物?”我指给她看:“文中只提到虎,狐和 百兽,百兽就包括很多动物了。森林里没有狗,可是也许有野狗。”她有点释然了,告诉我:“我会学狗叫。”她是多么渴望演好自己的角色。安慰她:“别担心,别人会教你的,多排练几次,你就会了。”
旁白者叙述故事时卡壳了,该怎么说呢?我仍坐着,按捺住自己想要告诉他们一点什么的冲动,静观其变。只见他们迅速回到座位,拿出书来,读着书上文字,努力揣摩古文的含义,一孩明白了,大声给大家解读出他的理解。问题解决了,继续排练。这群可爱的娃又给故事锦上添花了,他们给狼的扮演者加了一点戏,就是:狼发现了狐狸,正准备扑上去,突然发现狼身后的虎,吓得灰溜溜的逃跑了……加的非常之好,凸显了主题。
因为这次的旁白者的真正角色是狼,他只是给还不太懂意思的旁白者一个示范,他好想演狼啊,所以,这个戏,他们还演了一次。看他们在剧情中忘我地奔跑追逐着,我也瞬间忘我,“今夕何夕兮,见此良景。”古老的三千多年前的慨叹穿过时光的长河在耳边响起。
还有时间,是《已死的母熊》,道具枪不见了,猎人扮演者灵机一动,拿起长矛,聊以充枪。剧情简单,很快演完。
居然还有五分钟,于是孩子们演《买椟还珠》,一女孩告诉我,她忘了带珠子来,“没关系,下次好了。”还在想着孩子们会不会又加戏,这一幕出现了,买椟还珠者拿着盒子回家了,到家才发现漂亮的盒子里有珍珠,于是,这人返回集市,把珍珠还给卖珠人,卖珠人一脸愕然。
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像力,他们的主动探究以及他们的互助互爱真如宝珠熠熠生辉啊!
我的时间到了,在充分笑过,动过之后的孩子们学习效率超高,教了一遍他们用双手分别饰演演《龟兔竞走》之后,他们极投入地练了起来,主动地询问,十分钟后,大多数孩子就能一边用手演一边古文配音了。有两孩子还分别饰演乌龟和兔子,熟练地配音了。又花了两三分钟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一,练习题二是八个词语和成语,有两个是是他们不认识的,告诉他们:现在有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问:可以查手机吗?我很肯定地说,当然可以。并且跟他们反复强调:当今社会,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许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我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可是我觉得我和孩子们都体验多多,收获多多。
让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们思维碰撞,产生火花。让这个主动学习的自组织不断惠及更多人。我想,这个就是我此生所追求的理想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