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自己
大多数的教育方法都是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的事,跟自己没关系,就是我们很少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我们大吼大叫是因为孩子不听话,结果我们也确实发泄了情绪,孩子内心留下了创伤,罗宝不是那种反抗意识很强的,她一般是哭泣,一边说着妈妈骂我,我就不停的给她解释,妈妈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似乎是孩子说了真话,你说话的语气,动机骗不了孩子,她是能够感受到的,罗宝是个比较敏感的孩子,所以父母的语言,态度是应该建立在孩子能够接受的程度上。
所以在注意到她的某个缺点的时候,更好的做法是寻找它的起因,帮助孩子改变她的行为前提。你不应让他有机会相信自己假定的“软弱”。在孩子不受控制、轻率或缺乏主动性的时候,这些缺点绝不是因为缺少力量或精力。你必须认识到他的目的,并帮助他脱离这些困境。
唠叨
强烈的不耐烦很容易就会变成唠叨,从早到晚,喋喋不休,吹毛求疵!更有甚者,父母在坚持这么做的同时也极度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以至于他们只会单调地重复同样的话语。小时候经常听我妈唠叨我爸,在自己潜意识里一直都觉得爸爸是妈妈口中的那种人,包括现在长大了,妈妈还是说爸爸,只不过现在更多是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越发的知道爸爸仿佛不是妈妈口中那样的人,重复的唠叨会出现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直到长大,我有时候也会唠叨罗宝,唠叨罗宝爸爸,有时候就觉得在重复我妈的做法。
唠叨的教育作用等于零,唠叨只会增强孩子的对抗,促使他们拒绝顺从,进一步导致失败。如果能审视唠叨所带来的直接作用,父母可能会被吓得改变策略。但是他们从不停下来思考,因为他们的态度只是基于自己—而非孩子的—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采取行动。即使他们提出上千条不满意的理由,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知道,这种不满的根源其实是他们自己对于生活的失望以及挫败感。监督和唠叨是父母用来贬低和轻视孩子的手段之一,通常只是为了确保其自身的优越性。
吹毛求疵
其实生活中不乏有吹毛求疵的人,不仅仅是养育孩子上,工作上也会有这样的人,吹毛求疵带有一种典型的指责的口吻,有时候人一生气就会做出冲动的行为,频繁和激烈的吹毛求疵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导致他们有时候立刻放弃努力。记得小时候被爸爸妈妈经常说笨,就是直到现在,潜意识里就依然认为自己是笨的,包括做任何事都很容易气馁,所以说反复的痛斥孩子的愚笨、懒惰、邋遢或其他缺点,其结果如出一辙。倘若他还没有认定自己有这些缺点,你的评论必然会说服他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