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喜欢老歌一样,拥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我也喜欢。无数旧日里常伴身侧的一众什物逐渐淡去了身影,与同我们一起的故事一道飞快地湮没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说到这里,我能想到什么?月光与针线、烛火同纺车、以及灯下的缝纫机。然而,时过境迁,唾手可得林林总总,还念初衷零零星星。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地支由寅转卯,红色的衣饰也将从一人身上褪去,又会在另一人身上现形。刚好就在一年即将到头的时候,我的红内裤和红袜子便开始陆续脱线破洞,精准得仿佛暗夜里周而复始光顾地球的彗星一般,这使得我不禁佩服起如今的厂商。因为至少在我看来,能够将产品的寿命做到符合其设计之初的生命周期,真心算得上是一种超凡的算计。可若是在过去,兴许它们还要再陪伴我数个冬夏。谁又能想象?一个我儿时曾在其内洗澡玩乐的塑料盆,如今我竟还在用它来堆放待洗的衣物,品质之好令人咋舌,工厂之“耿直”更是令人费解。但这样的例子,如今还随处可见么?我想并不能。
数日前,朋友同我约定要以“摆脱精神内耗,重拾纯粹自我”为主题作文,为此,几天来我一直都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可遗憾的是,始终没有任何一位“专家学者”的说法能够百分之百地使我信服,以至于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构建起自己的观点。然而,我相信一种严重到足以使人抑郁,甚至自杀的现象,绝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它势必拥有一个对它来说十分舒适的巨大温床以助其藏匿。
接着,我便看到了母亲为我缝补袜子的场景,同时,也促成了此篇随笔的成文。
一只短寿的红袜子,值不得几个钱,且并非一直露在外头,费力地找来与之相近的红线,又劳神地花上说短不短的时间,在常人看来属实“穷酸”。可据母亲回忆称,这在外婆的嘴里却是“勤俭”和“会过日子”的讨人欢喜的好习惯。或许,我遗传了外婆的某些特质,所以,母亲为我缝补的场景在我看来也是种富足,难能可贵的非物质的“富足”。我敢说,十之八九的人是认同我的说法的,但他们未必会学着母亲这样去做,也未必会再穿上经由母亲的巧手缝补过的这双袜子,很是有趣。
写到这里,我又想以发生在死党与我之间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故事,来进一步阐述我的观点。
因为住得偏远,所以,在死党结婚以前,多数时候的小聚,我通常都会借宿在他家。我是个节约惯了的人,随手关灯仿佛是我的一种“条件反射”,在死党家也不例外。而他正相反,他喜欢走到哪间房间,便把那间房间的灯打开,直至深夜睡觉才会想起去关上。
某天他可能实在是憋不住了,突然向我发问:“房间里黑漆漆的你不难受?”
我反问他:“你怕黑?你要怕黑那就开着。”
“我不怕黑。”
“那开那么多灯多浪费电啊?”
“嗨!就这几个灯能浪费几度电?再说了,又不要你付电费。”
“能源,子孙后代也要用的。”我随口回答。
之后的岁月里,他依旧我行我素,我也仍然针锋相对,两人心照不宣,友情地久天长。
如果站在一位旁观者的视角,换位思考我的这种行为,通常说来,只能够是一种结果,那就是明面上我“德才兼备”,背地里却一定是“愚不可及”,这也颇为讽刺。
“别人也都如此”,“我又能怎么办呢”,“就这样吧”,这些都是我们缄默着蹒跚前行时的孬样。明明晓道理,明明识对错,明明知荣辱,明明欲发声。人是要纯粹,但这“纯粹”不该叫人忘了追寻超我,甚至放弃自我,转而追求彻头彻尾的本我意识,进而遇到一切问题都习惯于“随大流”,动不动就知难而退,潜移默化地成为为虎作伥的亡魂。
现如今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我们平日里不愁吃穿,却也同时无暇顾及吃穿之外的世界,这在我看来便是精神内耗的温床。人们更多就只是在想,“我的面前有些什么”,而不是思考“我作为人的价值”。故而,为了物质人们时常低头赶路,而即便是抬起了头,也仍是在幻想着下一次低头时的好运,庆幸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难道这世上就没有有识之士了吗?我觉得一定还有,只是比不过“大流”的显山露水罢了。回望稷下学宫,那是个哪怕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会碰撞出真知灼见的时代;再看建国初期,那是个哪怕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却脚踏实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时代。那些时代的人群里,鲜有,甚至无人提及精神内耗,缘何?
虽然,那些时代里也肯定存在“心理治疗师”们口中的精神内耗的诸多表现,可那时的人们却似乎比我们更加懂得如何调适,他们好像并不把它太当回事,至少不把它视作一种疾病。“游山玩水”,“对酒当歌”是过往今昔大家皆在使用的应对方法,这里应该没有太多的差别。那问题或许就出在了今人所总结出的其他“治病良方”了。
有时,为了减轻某些晚期重疾给肉体带来的痛苦,人们会迫于无奈地选择“保守治疗”,意即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延长病人剩余的生命。这些治疗手段理应仅针对生理疾病,可如今,却也出现在了医治“心理疾病”的病例之中。再者,“精神内耗”属于疾病吗?它且未及“抑郁”,更别提肉体,那就不应该“保守治疗”!“心理隔离”、“降低预期”、“容忍瑕疵”,在我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哲学观点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意识。可我一直都认为,光有“意识”还不够,它只能让你不影响他人且同时不会引起他人注意地和人群一同前行,逐渐丧失作为人的抬头挺胸的勇气。但看似“平和安稳”的表象下,却往往暗藏着算计和不公,仿佛罗织出一张巨大的黑幕令真理之光也难以穿透。所以,想要真正上升到“人”的高度,“意识”就必须进化到“意志”。
所谓“意志”是一定要有人生志向的。我觉得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或许还有思想。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敦促自己学会时常思考,并且也始终要提醒自己,无论思考什么事,都要将“物质收益”放在最末位来考量,这样,才能让你更接近做人的道理,才能“志存高远”。此生为人,我们是愿意“混”成一个人样?还是希望“活”成一个人样?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却又少人问津。无知则杞人忧天,无能则东施效颦,无志则三人成虎。
最后,写了那么多,我又不禁质疑,“精神内耗”究竟存不存在?早几年前,当我还混迹于贴吧的时候,曾流行过一阵“抑郁风”,所有文学相关的贴吧几乎都是人均抑郁。他们的贴子总是极其惊人地相似,像极了专卖店里整齐码放着的马卡龙:两层带着错别字的寻死觅活的病句夹着张黑白或是背光的风景照,再撒上几颗毫无作用的标点符号,猛一口换三高,但却毫无营养。他们不懂抑郁的可怕,也不懂文艺的基础,这么做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赶个时髦。为了某个人辗转反侧,为了某件事瞻前顾后,就是些稀松平常的事,再困难也总会过去。但作为一个日常会涂涂写写的人,我深知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不但免费,而且合法。既然猛男是可以令女人神魂颠倒的,美女是可以令男人血脉偾张的,那么“精神内耗”自然也是可以令人无法呼吸的,令人想要自裁的。再回看如今的所谓“精神内耗”,我觉得异曲同工。
布置得日新月异的世界,装点得光怪陆离的社会,的确是一场伪装成简单模式的噩梦难度游戏,但游戏里有句话又是这么说的,“一切恐惧均来源于火力不足”,换言之,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即便精神内耗真的存在,遇到了也无需过分担心。但切记要用人生路上觅得的知识不断滋养不屈的灵魂,还要坚持用正直的思想磨砺意志的圣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