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游戏科学工作室打造的3A大作,以《西游记》为背景,《黑神话:悟空》早在研发阶段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大家早已预料到这款游戏会火,但火爆的程度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根据相关第三方机构预估,自6月8日开启预售以来,《黑神话:悟空》全平台销售额近4亿元,轻轻松松打破了国产游戏预售纪录。
上线不到一个小时,Steam平台的同时在线玩家数量就突破了100万人,成为游戏史上在线人数最多的单机游戏,打破了此前由波兰游戏开发商CDPR制作的《赛博朋克2077》创下的纪录。
不仅在游戏玩家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更在资本市场上激发了对游戏行业的新一轮关注。
在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鲜有作品能像《黑神话:悟空》这样,在未上线前就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不仅展示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更对整个游戏行业的前景和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神话:悟空》预示着几个游戏行业的新趋势
文化输出的重视:游戏作为文化产品,其文化价值和传播力正逐渐被重视。《黑神话:悟空》的成功,鼓励了更多游戏开发者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游戏行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上。《黑神话:悟空》的高质量画面和流畅的战斗体验,提升了玩家对游戏品质的期待。
精品化战略:面对市场饱和和用户需求的提升,游戏行业正逐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精品化成为游戏厂商的共同追求。
中华文化的强势输出
《黑神话:悟空》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而是一个体系的成功。它的成功可能会带动国内其他公司敢于参与进来,放手投入,用中国文化、中国IP进行大制作,同时向全球发行。
毫无疑问,《黑神话:悟空》就是一次绝佳的文化输出。不少此前没读过《西游记》的外国玩家,在这款游戏上线之前,已兴致勃勃地读完了原著。现象级的热度,源于世界级的游戏表现。
《黑神话:悟空》的问世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游戏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方面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对未来国产游戏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如此辉煌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游戏行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年轻一代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游戏值得被认真对待。
当下游戏行业的市场情况和趋势是怎样的呢?
市场研究公司Newzoo发布了一份关于《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既对各个平台游戏在今年的营收进行了预测,还总结了行业内的一些关键趋势。
游戏玩家数量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
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将产生1877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1%。全球付费玩家将增加到15亿,玩家总数将达到34.2亿。
而这波增长的“黑马”正是PC——2023年,多个成功的跨平台游戏引发了热潮,这让PC玩家的阵营以每年4%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4年突破9亿大关。
预计到2027年,全球玩家总数将进一攀升至37.6亿人。
游戏市场规模2026破2000万亿美元
2019年,疫情之前,全球游戏市场的规模1440亿美元,经历了疫情期间的爆发性增长后,2022年后有所放缓,今年游戏行业稳步回归到了“稳中有进”的增长轨道。
预计到2026年,全球游戏市场的收入将突破2000亿美元的大关。
这无疑为游戏行业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玩家群体的扩大,电子游戏行业的潜力依旧巨大。
各国游戏行业收入中美双雄
中国是游戏行业收入最高的国家,主要原因包括咱们有庞大的玩家基础、强烈的市场需求、成熟的产业链、以及便利的支付方式……在2022年,收入达 458 亿美元;
其次是美国,为450 亿美元;日本排第三,为 200 亿美元。
亚太地区游戏收入将达859亿美元,预计中国规模达450亿
按地区细分全球收入,很明显亚太地区和北美是主导市场,尽管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些成熟地区。
2024 年,全球49%的游戏消费支出将来自美国和中国,其中美国将产生470 亿美元,中国将产生450 亿美元。亚太地区将占市场总收入的46%。
尽管市场在2024年再次稳步增长,但问题仍然存在:这种增长会持续吗?答案是肯定的。预计2027 年整个市场的收入将达到2133 亿美元,2022-2027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3.1%。
投资趋势遭遇低迷……
2021年2022年这两年,可以说是游戏行业投资的“高光时刻”,总投资额高达130亿美元的量级。投资热潮让整个行业仿佛进入了“狂欢模式”,资本的涌入也助推了一大批新兴公司和项目。
然而,转眼到了2023年,这股热潮明显降温,投资总额急剧缩水至22亿美元,早期和后期阶段项目各自只获得了1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尽管整体投资环境降温,但依然有一些眼光独到的顶级风投公司,比如Andreessen Horowitz、Makers Fund、Sequoia和Galaxy等,依旧在积极投资游戏行业。
毕竟游戏行业是一个高度创新驱动的行业。新技术(如VR、AR、AI等)的应用、新玩法和新商业模式的引入,可能带来极高的回报。这些公司敢于在市场冷静期下注,看的正是游戏行业的“高风险-高回报”。
股市表现蓄势待发?
游戏行业最近几年在股市上的表现比较低迷,自疫情(2020年1月)以来,科技七姐妹大口吃肉的时候,但游戏巨头们平均爹了10.9%。
一方面是增长放缓,特别是新一代游戏主机的供应受限,导致大型游戏发行商推迟了重要游戏的发布,从而拖累了2022年的收入;同时最大的游戏市场中国出台了严格的监管。
不过,监管机构态度有所缓和,2024年投资者对这一信号表示乐观,导致中国游戏股有所回升。
这样看上去感觉游戏市场还是挺有前景的,但如果你再多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游戏公司现在还面临着挑战。
游戏类公司正在遭遇史上最大裁员年?
据The Obsidian追踪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游戏公司裁员超10000人,而2024年仅8个月,全球裁员人数就突破了10000人,达11540人,影响到程序员在内的多个职位,这让不少游戏行业的码农们如坐针毡。
仅2024年,就有微软动视暴雪、Xbox和ZeniMax等游戏部分,裁员2150人;索尼PlayStation部门全球裁员900人;EA裁员5%,约裁员670人……
育碧近日在美国也进行了新一轮裁员:育碧旧金山工作室和Red Storm Entertainment通知他们的团队进行重组,45名员工将离开育碧。
这是今年育碧第三轮裁员。今年4月份育碧就表示为了重组全球发行中心以及亚太丰公司的结构,决定裁员45人。7月份则表示多伦多工作室裁员33人。
其实游戏行业的裁员现象在2024年初就已显现,全球游戏行业遭遇裁员风暴,裁员人数合计高达8800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数据。
这反映出游戏行业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需要行业内外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调整。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对游戏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它证明了国产3A游戏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有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这一领域。
其次,游戏的文化传播能力,为国产游戏的国际化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游戏的高销量也显示了市场对高品质游戏的需求,为游戏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方向。
同时,《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也可能对游戏行业的投资趋势产生影响。随着中国3A游戏的成功,市场对未来高质量游戏项目的期待提高,投资者可能会更加关注游戏行业,尤其是那些具备创新能力和文化特色的游戏项目。
全球游戏产业增长放缓的当下,上海游戏公司的优势明显
近日的新一轮财报季,以腾讯、网易、B站为首的国内上市公司,都交出一份不错的游戏业务成绩单、均实现了接近双位数或超过双位数的同比增长。但回顾过去一年,不得不承认,国内游戏圈依然处在“降本增效”的阴云之下。
根据行业内对全国游戏公司的社保参保人数的统计,去年超万人离开游戏圈。其中一线城市冲击更甚:上海游戏圈直接锐减近5000人,北京3400多人,广州2600多人。
自2020年原神、AFK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后,过去4年,“上海F4”等行业明星的带动下,全行业对上海游戏公司普遍存在较高预期,大量人才和优秀团队涌入上海,如近期英雄游戏计划注册地变更为上海、公司也将更名。
这也反映出,伴随北京互联网科技公司扎堆,越来越多北京游戏公司开始向上海转移。
但如今从数据来看,隐隐成为国内游戏业高地的上海,才是去年游戏人才流失最多的城市。整个上海游戏圈,去年唯独米哈游仍在保持团队扩张(据统计2023年米哈游新增了927个社保人数)。
游戏人都期待行业传来好消息,迈入2024年后,上海游戏公司不负期待、屡屡端出掷地有声的产品,斩获应有的商业成绩,给行业带来了强心剂。
上海游戏厂商大多是手游时代成立的新兴公司,属于资历不深的新生代,却迅速成为中国游戏全球化的重要代表。
受益于手游时代红利,上海游戏圈有过信心膨胀、疯狂扩张的时期;而后步入存量市场,也遭遇过不小的挫折。
经历几轮沉浮,“内容为王”逐渐成为上海游戏圈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是靠自研能力在市场上立足。
全球游戏产业增长放缓的当下,为了寻找全新的增长动能,行业会愈发强调自研自发和全球化能力。这方面占据优势的上海游戏公司,今后很大可能将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梯队,率先发掘增长的新机会。
游戏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如市场饱和、用户需求多变等挑战。因此,游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市场研究和用户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黑神话:悟空》的上线对游戏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升了国产游戏的国际地位,也为游戏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游戏行业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