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现在能将整个故事拼凑出来了。
故事以“我”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我”在“父亲”的指引下到故乡寻根所挖掘出的祖上的陈年往事。
祖父陈宝年离开农村离开妻子蒋氏,到城里靠着做竹器的手艺飞黄腾达。蒋氏独自一人拉扯七个孩子,未曾收到陈宝年养家的钱。最大的孩子十几岁的狗崽步行500里去投奔父亲,因偷窥父亲与城里女人环子欢爱被父亲吊起毒打,自此落下病根并很快就死去了。环子怀孕后被送到陈氏祖屋待产。此时蒋氏只剩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因为其他的五个孩子均在一场瘟疫中丧生了。蒋氏用计除掉了环子腹中的胎儿。环子出于报复和补偿自己,带着蒋氏唯一的孩子即“父亲”远走他乡。蒋氏寻子未果心灰意冷将自己卖给了地主陈文治,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宝年被徒弟暗害,最后死于伤寒。故事终。
我感觉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作者讲述的手法较为新奇,在现在与过去中来回切换,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目睹”发生在过去的事,使得过去的种种场景都蒙上了一层昏黄陈旧的滤镜。语言的表达上带着宿命的色彩,使整个故事更加有吸引力。
蒋氏在前文被铺垫为“灾星”,但直到最后都觉得她很正常啊。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农村妇女,辛苦养育七个子女。虽然粗鄙邋遢,但她对孩子们的爱是真切的。
祖父陈宝年是个抛家弃子的混蛋,到城里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却不曾给蒋氏任何钱财。小说中似乎暗指陈宝年多年在外未归,那蒋氏的几个孩子(最大的孩子狗崽除外)应该都不是陈宝年的骨血吧,那是蒋氏跟谁生的呢?如果是蒋氏与人私通,那陈宝年不管她们的死活倒也说得过去。
狗崽渴望较好的物质生活,从他对胶鞋的执着中可以看出来。因此,他步行500里到城里去找父亲,想学习做竹器从而过上富足的生活。只是既定的生活道路出现了偏差,他恋上了城里女人环子。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年轻的荷尔蒙冲动是那样强烈那样势不可挡,他忘记了他原来的目标,他只想像父亲那样与环子痛快欢爱。他的偷窥惹恼了父亲,父亲暴虐地惩罚他,他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并很快死去,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环子也是可怜的。她那么喜爱孩子,因为蒋氏的嫉妒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她偷走了蒋氏仅存的孩子,并逃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彻底切断蒋氏与孩子的任何联系。她失去了她的孩子,她要让蒋氏也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