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亲情正在渐行渐远,二姑妈是奶奶与第一任老公的孩子,在那个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年代,又有几个会在意亲情呢?
听父亲讲过,二姑妈年轻的时候嫁了个官人,那个时候,能吃饱饭的人家,基本上会被称为有钱人。父亲七岁时,爷爷就过世。奶奶靠乞讨为生,有的时候帮别人家做事,作为回报,户主会给她一点坛子辣椒和酱豆子。她再拿回来给自己的三个娃吃。奶奶没上过学,三岁就“看牛”,把牛绳捆在树上,奶奶的一只脚也被拴在树上,活动范围为半径一米的圆的面积,女性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太没有地位。
十一岁被卖到第一任老公家当童养媳,自己的父母宁愿养一个傻子儿子,也不愿奶奶在家多呆一天,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出去。奶奶说:“有一次她看到姥姥(奶奶的母亲)给她哥哥下面吃,她就一直在隔壁房间偷偷地看着,等哥哥吃完后,她悄悄地去喝剩下的面汤,结果被母亲逮了个正着,上来就是一巴掌。
悲剧并没有因为早嫁而结束,到了赵家,连生三个女儿,结局就是被赶出家门。可怜的奶奶经人介绍嫁给了现在的爷爷。爷爷家里条件也差,还好赌,可以想象那是过的什么日子,听说爷爷还经常打奶奶。
三个姑妈一直记恨奶奶,认为是奶奶无情地抛弃了她们,殊不知,她也是个受害者,她一个女流之辈,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又怎能带上她们三个。所以,彼此间也很少来往,印象中,二姑妈只来过我家两次,因为他们一家后来去了四川攀枝花,二姑父工作调动后,他们一家人都搬了过去。
去年,得知二姑妈得了老年痴呆,现在住在广州——她的女儿家,女儿在帮儿子带孩子。父亲想跟小姑妈坐飞机去看望二姑妈,但是,安排了好几次都没去成,可把父亲急坏了。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其实不想他去,怕他太伤心,一想到见一面少一面,心里特不是滋味。
父亲记忆里,他去找过二姑妈,那一次,姑妈给了他两斤米,让他以后不要再去找她。父亲饿得把米饭都煮了,一家人光吃米饭,一顿就吃完了。那时的父亲理解姑妈的难处,毕竟她也有一大家子,她也没有能力帮助这个贫穷的弟弟,而且还是同母异父的弟弟。
我比父亲幸运,那年大学毕业,二姐带我去上海打工,临走前,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二姐说:“你们放心,我有工资,小妹饿不到的,我有粥喝小妹就会有汤喝。”事实证明,她说到做到,有什么事都是姐姐罩着我。对于一个在外打工的人来说,身处异地,有个亲人关照,真的很幸福。那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印象最深的一次,姐姐偷偷把我带进她们的万人宿舍,偏不巧被查房的阿姨发现了,凌晨一点,我们被赶了出来,刺骨的寒风吹得我们一阵哆嗦!顿感大上海不太欢迎我这个小女子。我们只好打了一个出租车,去了姐姐的一个同事家借宿。富裕后的我们偶尔回忆那个晚上的遭遇,都忍不住笑了。
父亲是个重感情且懂得感恩的人,他并没有因为二姑的嫌弃而放弃这段亲情,而是体谅她的难处。同时圆奶奶的梦,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和睦共处,相互扶持。而今奶奶已过世多年,他们的姊妹情也不确定还能维持多久,毕竟生老病死,世事难料!
请珍惜那份难能可贵的亲情,毕竟体内流动着相同的血液!上辈子的缘分这辈子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