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的生活
(分享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的发展)
摘录:
如果大人们了解到大多数社会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必须要教给教给孩子,那么,当孩子在探索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出现打、咬、推或打架时,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诸如分享、玩耍之类的社会能力,是通过训练、练习和犯错误而培养的----尤其是犯错误。
学步期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时,他们的大多数玩耍都是“平行玩耍”。他们是在其他孩子身边玩,而不是一起玩。
两岁以下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他们是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只是因为与他们有关。这不是自私,而是人类发展的自然。
“我的”阶段,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争论上。给他提供贡献帮助你的一种途径,并为他的世界观留出空间。合作有可能保证你和孩子的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举例,你喜欢妈妈的钱包,想帮我拿着吗?
对于2岁半左右以上的学步期的孩子,教并鼓励孩子们“用话说"(当然前提是他们知道用什么话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训练是一个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的过程。大人的职责是要进行持续的指导----不要期望孩子在经历过一次甚至一百次后就能学会并记住。
学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语言能力,又缺乏社会能力,当他们在一起玩耍时,很容易变得很沮丧。当他们缺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时,有时就会导致打人或其他攻击行为。有时孩子去打另一个孩子,可能只是一种原始的打招呼的方式。
当然,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知道,拽头发,戳眼睛和打人是会伤害到别人的行为,并且是不被允许的。保持坚定,同时带打人的孩子暂时离开,并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
当一个孩子来说理解其他人也会感觉到他感觉到的并正在学着说出其名称----伤心、害怕或快乐的感受时,他的发展就跨越了一大步。
同情是社会能力的核心是所在。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并且能够为他人作出贡献,是很重要的。l
学步期的孩子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帮助他人的愿望。当我们允许孩子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时,我们是在为共情和同情行为播下种子。
心得:
看了这一章节中,有关孩子咬人的行为实在让我收获颇深。儿子偶尔会努力的在我的肩膀上咬一口,咬完之后我疼的能快哭出来而他却兴奋的很。他其实就是想用“咬”表达他很一种很强烈的情感的方式。最近很喜欢咬自己的手或者指甲,咬玩具又常被我制止。我觉得我需要重新认识关于咬东西这件事了,给他足够的关爱和可以咬的洗干净的玩具,让他平安度过缺乏有效的冲动控制能力时期。
收获: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文雅、和善、体贴,那么,作为父母,你必须拥抱孩子而不是打孩子;你必须显示出同情和安慰的行为,而不是不耐烦或惩罚;你必须倾听,而不是愤怒地抨击。你的技能会变成孩子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