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陪孩子去上篮球课,他找各种理由想要请假;我再三询问后才得知前段时间因为天气寒冷,奶奶担心他感冒就替他请假没有去上课,半途而废后他尝到了甜头,还是隔三差五就找各种理由拒绝去学习。
家人将原因归结于天气因素,孩子将原因归结于大人不让,而我在思考如何避免让孩子出现做事半途而废的习惯。
其实作为大人我有时候做一些困难且短期看不到效果的事也会产生半途而废的举动;有时候事后又非常后悔,从头再开始满肚子的自责情绪。直到在刷短视频时看到“沉没成本”,才意识到,做一件事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投入得太少,造成沉没成本过低。
过去在理解沉没成本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及时止损,总是把它当做一个贬义词去对待。今天重新去理解后才发现,如果运用的好,沉没成为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帮助我们避免半途而废。
于是重新理解一下沉没成本的定义,沉没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孩子在学习篮球课上, 前期的基础班练习和技巧学习都是他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如果停止学习那么过去所投入的时间精力都将损失,基础功也会越来越差,离小组目标赛训练越来越远。如果他继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提升,那么他离目标小组赛就会越来越近即离既定目标更进一步。也就是说当沉默成本足够大的时候,放弃时候的就会掂量这个成本,感到可惜,浪费和不值。
于是我运用沉没成本中厌恶损失的情绪来引导孩子在对待篮球课的态度,在经过几次沟通后,他也意识到自己前期投入那么多精力现在好不容易会了一些技巧,如果放弃他又觉得可惜,于是开始坚持寒假的特训班,坚持上课。
如果我们正确理解在对一件正确且长期事物上的沉没成本投入时,把沉没成本当做一种鞭策前行的动力,一旦开始投入金钱和时间,这个成本就会自然而然的推动你不断前行。毕竟每个人都厌恶损失,对于已经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会感到不舍。运用好这种情绪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避免做一件事半途而废的情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沉没成本无处不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逐步产生,让我们在做决策时的成本变大。
如何利用它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一方面需要我们明确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另一方面不要被沉没成本带来的厌恶损失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让成本越来越大。
学着将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不断从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知识改造生活,从而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一路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