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案例
儿子:妈妈,我不喜欢奥数班,我不想去了!
妈妈:什么喜欢不喜欢?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就是懒嘛!
儿子:爸爸,明天你来看我的演出,好吗?
爸爸:没事的,别害怕,我不去你也一定能演好的。
分析动机是人类的本能。
面对孩子,家长强势,常会直接说出来。可更糟糕的是,家长对孩子动机的猜测还往往是错的。儿子请爸爸去看演出,他可能只是想要爸爸的陪伴,让爸爸在场见证他的努力成果,可这个爸爸却不假思索地认为孩子是害怕。
可你知道吗,不少你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回应,其实如透视灵魂的照妖镜,看似使孩子心里的妖魔鬼怪原形毕露、令他正视自己,实则打击了他的自尊,祸害无穷。
有些家长以为,这样指出孩子的心理阴暗面,是在帮助他改正。但在孩子看来,爸妈是在羞辱他。就算孩子还小,他也需要自己的心理空间,否则没有安全感可言。
盲目猜测孩子动机易导致三个后果:
第一,让孩子觉得你不理解他,以后不跟你说他的感受了。
第二,那些比较小的孩子,还不能确认内心感受,你分析他的动机,会让他感到困惑,难以形成健康的自我。
第三,打击孩子自尊和自我价值。
本来只是正常的喜好,你偏要说他懒、胆小等,这会给他糟糕的心理暗示。他以后要么过度内疚和自卑,要么破罐破摔,往坏孩子的路走。
正确招式
你和孩子沟通后,觉得他动机不好,再进行调整。
比如儿子要你去看演出,你可以简单地说:
「哦,你想要爸爸明天来啊。」
然后他可能会自己说:
「对,因为有你在,我会更高兴。」
也可能承认:
「对,你要是去的话,我就胆大一点。」
比如,赵老师的儿子曾因为羡慕会奥数的同学厉害,要求报班。赵老师没有正面打压,而是从网上下载了些奥数题,帮他一起挑战。最后他儿子真的喜欢上了奥数,而且喜欢的是解题过程,而不是让别人羡慕。
总之,对于孩子的动机,你我不宜用讽刺、揭穿的口气来分析他的动机。哪怕不喜欢他的动机,也应先接纳,然后帮他解决问题,或把他的注意力往正确方向引导,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地觉察和接纳自己的内心动机,发展出一个健康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