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这是《给教师建议》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里面提出的,既然是一个阶段,应该就是教学环节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常见新课的最后5分钟会干些什么呢?大多数情况都是满堂灌,也就是老师会讲到最后一秒,有时候下课铃声响了,可能还没说完,老师总是担心自己不说,学生不会,自己说的越多,学生就会的越多,其实大多数是老师自己感动自己。有的老师可能会提前结束新课,让同学们自己看看今天所学的内容,然后等着下课铃声,就宣布下课,大多数同学对这样的“复习”看做是形式,做做其他事,或者说说话就过去了。那怎样提高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的效率呢?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减退,怎么办呢?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里,我打算这样结束我新课的最后5分钟。
首先切忌不能满堂灌,必须给每次新课留有3-5分钟时间,然后做什么?教师可以擦掉黑板的板书,学生关上课本,拿出练习本(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每次新课都需要),画出一节课的导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步先回忆这节新课的主题,也就是一节课我们围绕一个什么主题词展开;第二步写出围绕这个主题词我们学了什么,可能有定义、原因、意义、做法、联系等;第三步在每个内容后面写上关键词,这样一幅简单的导图就出来了;第四步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哪里自己遗忘了,用不同颜色笔补充,这样对着教材看课本,更有目的性,也是对自己上新课内容掌握的一个检测。这样的练习本下课后收上来,老师查看的时候,也知道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可以及时调整自己上课的节奏,看看自己讲的内容有多少同学明白了,自己哪里还没有讲清楚。这些时间看似浪费实则会有百倍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听课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以,老师们,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课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