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又叫杂感。杂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杂文,是说各种文体的杂置。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便有了‘杂’。”
这种把各种文体都“夹在一处”的所谓“杂文”,古已有之,可见于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这种杂置性的杂文,实际上不能算作一种文体,因为各体之间差别悬殊,缺少共性。
狭义的杂文,应是瞿秋白在《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作的概括:“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这就是说,杂文,作为一种文体,它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杂文因为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因此其主要特征就是:(1)文艺性。主要表现在:
①形象地说理。杂文属论文范畴,因此也要讲道理,论是非,辩正误。但杂文的说理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采用寓理于形象,寓一般于个别的手法,即鲁迅所说的“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言》);
②幽默讽刺的笔调。杂文是幽默讽刺的艺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含蓄、夸张等修辞手法,对有害的事物以无情揭露和嘲讽;
③语言讲文采,用语精炼、生动。
(2)社会性。杂文的论题都是社会问题,对社会中的“有害事物,立刻给予反响和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3)议论性。杂文是“文艺性论文”,属议论文范畴。尽管它有特殊性,但也具有论文的一般特征,即它也具有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基本要素,只是论述的方法有别于一般论文。
杂文的写作要做到:
①选材上“大中取小”,立意上“小中见大”。即从广阔的社会问题中,选择具体细微材料加以剖析,从而揭示深广的社会意义。
②以实论虚。实,即具体的论题和论据;虚,就是普遍的道理。以实论虚,就是通过对具体人物或事物的议论,褒贬,揭示普遍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
③语言亦庄亦谐。杂文的语言必须庄谐结合,在庄中突出一个“谐”字,没有风趣诙谐的语言,就失去了杂文的特点,也没有强烈的讽刺力和战斗性。
杂文的写作要处理好庄与谐的辩证关系。
(本文整理自季羡林主编《文学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