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大家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绘画功夫在画外。这个“外”,我理解一是生活的积累,二是知识的积累,三是前二者作用于沉思后的感悟。这其中,知识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一张好画,要有容留,有张力,有内涵,就需要画者的知识和修养做基石。
绘画是灵魂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极高的心智。轻车熟路必失创造,熟谙此道即无新意。好画儿需要画者全身心的调动和体验,脱离宣纸和画布表层,直达内心。所有的悟都是建立在知识丰厚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所有的好画,都是悟性的高峰。
我们看上面这幅傅抱石先生的《风光好》,其拍卖成绩我不重复了,这幅画之所以受到热捧,我个人以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傅抱石先生曾将史实列为绘画的主要方向之一,他的本意是想宣扬旷达疏远、清雅高致的古风。为此,他曾对古实一画再画,反复表现,从传统中抽出高尚的东西,在形式上力求完美。二是他的作品内容很有文化,以丰富的故实或名士,支持他要表现的主题。中国画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它把画者自身丰厚的积聚展示于纸上,那几笔水墨就是画者的生命流动。
就以这幅《风光好》来说,它取材于五代的一个典实。说的是后周的统治者想一统天下,于是派翰林院大学士陶谷出使南唐,以探虚实。陶谷自恃国力强大,在南唐傲慢无礼,被南唐重臣韩熙载算计。韩熙载让歌伎假扮驿卒之女,勾引上陶谷,二人共享春光。陶谷还为歌伎写了名为《风光好》的唱词。几天后,南唐宴请陶谷,其傲慢就坐。南唐统治者突然唤来那个歌伎,她当堂演唱起陶谷写的《风光好》,让陶谷斯文扫地,羞愧难当,傲慢不再。
这个典实不仅傅抱石先生给予表现,在此这前,历代都有不同的演绎。不知史,不读书,何知此典?
在《风光好》之前,傅抱石先生也曾多次做《陶谷赠词》画作和小品,反复揣摩,这都为《风光好》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绘画不只是画的艺术,有天天画同一题材的作者,每天画数幅甚至十几幅,千篇一律,只是纸上的一个“形”,没一点儿生命。换言之,此时画者呈现在纸上的生命是死的。若浑然不知,日复一日,最终也只是个低能的匠人。
老一辈的成功者都是积累知识的大家,说到底,画者是通过“画儿”这个形式,与世界对话。你有多深功力,看画便知。
比如齐白石先生的《拨弦猎雁图》:射手有弓无箭,有人就表示了诧异。但读过《战国策》,方知高手不用箭,拨弦射惊雁之说。其实,白石先生的许多作品,也多出自古代故事和传说。不读书,没文化,看都看不懂。
有画者每天给人发作品,或托代卖,或想听取意见,就是不想静下心来读书。观其作,一张薄纸,无生命的一些“形”列于纸上,越苦画,离艺术越远。
齐白石先生有印“胸间富丘壑,腕底有鬼神”,是记,共勉。
傅抱石 《陶谷赠词》
齐白石 《拨弦猎雁图》
齐白石 《致胡洪开印》
胸间富丘壑 腕底有鬼神
——————————————————————————————————————
每天更新的:书画艺术收藏清风堂“,微信公众号:zhouzzq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