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拆书活动复盘_王红利
一、本次活动的目的
1、完成《微习惯》最后一个片段“关于记录与追踪”的拆解,从此输出《微习惯》从驱动力~选择~执行三个阶段完整的三节课。
2、听听上过我的拆书课并且通过我的引导已经在践行微习惯的小伙伴们对于微习惯执行过程当中的感受和理解,看看他们对于微习惯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和发现。
3、现场带领“微行动学习”,和大家一起探讨在微习惯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引导大家根据这些方法制定自己下一步的微习惯计划。
二、发生了什么?
1、婷婷六点半就到了,我和她一起沟通和探讨了她最近在工作和学习上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以及各自最近的状态,感觉到她的用心和敬业,分享是一种快乐,倾听也是一种快乐,我很愿意当一位分享者,更喜欢做一名倾听者。
2、“不发声即不发生”,婷婷用这句话来诠释为什么想每天去发一条朋友圈的理由,我觉得很新颖,也很适合,我才发现自己每天去坚持发朋友圈原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原来的自己只是想通过发朋友圈的方式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感留下一些记录,哈哈,“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
3、万老师坚持每天写作已经是40多天啦,还有坚持每天练字,每天学英语,都做得很好。更美妙的是她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现在已经开始对机构讲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她坚持、好学的精神点赞。
4、我和万老师沟通了关于工作和业务上的事情,因为相互熟稔和信任,所以沟通起来特别顺畅,一边拆书,一边还可以讨论工作和业务,太开心啦!
5、信来分享了自己践行微习惯两周来的收获和感受。他是一个非常理性而且坚持力非常强的男生。上完拆书课,他给自己制定了每天阅读一页书、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作50字的微习惯,他每天能够坚持自己的微习惯,每天能够检视,并且对时间进行记录。他觉得“微习惯”最重要的也是这个“微”字。他说以前在读研的时候自己也坚持过一些习惯,包括每天做俯卧撑,每天去锻炼等等,但是因为任务太重,每天完成任务花费时间太长,所以没有长期坚持下来,但是现在用微习惯的方法,每天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让自己更有成就感。而正是这种成就感能够让自己每天去不断地坚持,并且不断地去超额完成任务,超越自己,他说这种感觉非常好。
6、英莉分享了自己在上一周执行微习惯过程当中算是失败的经历吧。她参加完我们的拆书课后,制定了自己的微习惯计划,包括每天20分钟的瑜伽或者两公里的跑步、每天写简书50字、每天英语朗诵3分钟。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评估和考评后发现自己应该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微习惯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因为没有完成,所以内心会有一种很深的挫败感。所以从今天起决定重新对自己的微习惯进行调整,重点考虑一个“微”字。她的调整后的微习惯变成了每天学一个单词、每天练一个字,每天做一个仰卧起坐。她发现当自己写完这个微习惯计划以后,自己瞬间变得非常轻松。她觉得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去坚持实行的微习惯,她说现在自己的重点不是考虑数量,而是质量。
很开心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践行去评估自己的微习惯执行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相信通过自己的践行以后,对什么才是“微习惯”,她会有更深的理解,也希望她能够开心、快乐、自然地执行自己调整后的“微习惯”,坚持,不中断!
7、晶晶喜欢画思维导图,基本上每天都会画一张,她说她的思维导图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我给她推荐每天将自己的纸质记录用拍照的方式存档,给自己留下记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举措,也是一个好习惯,她表示很认可。
三、我的收获
1、想到了完善自己的礼物清单,把今年来自己所有想要的礼物全部记录下来,然后通过阶段性的里程碑事件去获取自己心仪的礼物,用“延迟满足”的方式促进自己的学习和行动。
2、思考了自己业务上的流程,规划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3、通过与大家头脑风暴,了解了大家在执行微习惯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找到了解决方案。
四、与我的期望有哪些差异(亮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
亮点:
1、拆书课上回顾了以前两节课的知识点,三节课的知识有串联,系统性比较好。
2、微行动学习引导得比较好,大家提出了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并且能够现场规划运用,很完整。
3、引入了学员分享的内容,大家分享自己在践行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感受,这样更真实,也更有吸引力,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不足:
1、课程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够。
2、暖场活动比较简单直白。
3、没有设置中途休息时间。
五、下一次我该怎么做?
1、用PPT整理好关于《微习惯》的三节课,作为自己以后可以输出的课程。
2、完善自己的个人介绍,需要注意“有意思”。
3、确保中间休息5分钟,给大家交流交流和茶歇。
六、感谢
1、感谢信来和英莉的践行分享,收获很大。
2、感谢大伙儿的积极参与,尤其是表妹妹,期待表妹妹能够从姐姐的拆书活动中不断成长。
3、感谢1+3成长学院提供的美丽素雅的场地,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