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的思绪,又伴着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飞回了家乡,飞回了古老而年轻的即墨。
有了亲切的乡音,也就充满了深入骨血的乡情。即墨的地瓜话(即墨方言),满嘴流淌着的是甜蜜的薯汁,满心荡漾着的是那香醇的老酒。看到一篇文章,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东西南北文化的融合,很多的地方方言已经消失了,方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于是很多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而且上海、福建、苏州等很多地方已经用文艺和教育的方式,来对方言进行拯救和保护。读罢文章,心里感慨万千。是呀,方言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群体中表情达意,有着丰富的特色和感染力,尤其是即墨的地瓜话,更是能够绘声绘色的把情感表现的酣畅淋漓,表达的让人们的心儿如染春风。
记得当初在家乡从事新闻宣传的时候,当时的即墨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即墨日报》社长兼总编董安荣先生给我们讲课时,说了一个关于即墨地瓜话的笑话: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一位记者来即墨农村采访合作医疗成果时,采访到一位常年生病的老大娘,记者问起合作医疗对老人家带来了什么福祉时,老大娘高兴的告诉记者:唵咉来,嫩(您)快~败(别)说了,打从(自从)有了合作医疗哈,大队里的赤脚(jue)医生是健~天(天天)来起(给)俺看病,又~是打针又~是吃药(yue er),也不用俺花个啷钱(不用自己花钱),嫩快~看看吧(bao),于(如)今俺老嬷er嬷er的病,是好er好er~~好er好er滴了(lao)。好er好er好er好er的了,用普通话解释就是病已经全好了,可是即墨地瓜话所表达的是一个非常肯定的语气词,远远是普通话所表达不出的效果,它表达的是病已经好了,再也没有那么好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犯了的深长的意思。当时那位记者写稿子时,就把好er好er~~好er好er这个语气词写了上去还特地用~标注出了拖开的悠扬的长腔。到了电台播出的时候,一下子把播音员给憋死了,他跟记者沟通能不能改个词,记者说不能改,改了就没有语气效果了,于是,播音员就用普通话来读这个词,可是怎么读记者都觉得别扭的要死,因为它只有即墨的地瓜话才能表达的活龙活现呀......
乡音在耳,乡情在心。回到即墨,亲人相见,朋友相见,那满嘴的地瓜话听起来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亲切。身在北京,我的人似乎又回到了那过去的岁月,回到了过去满街飘着浓浓郁郁的犹如即墨老酒般焦糊香气的地瓜话的家乡。于是,一个朋友街头相遇的场景,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伙计(jie),回来啦?回来啦!什么时候回来滴?正才(刚刚)下了火车。伙计怎(咱)若(yue)干年没(mu)见了,商议商议,抱(不好)我弄个景er(酒局),找几个老伙计们子(老朋友)怎一块坐坐,一块er哈(喝)个小酒(zou er)?好嫩,怎么不好?!能木(那么)怎走,航(上,去)小绍兴er!于是,几个人箍脖子搂腰er痞打狗闹(欢快嘻闹)欢蹦乱跳滴走进了小绍兴er......
哦,我的乡音,我的即墨地瓜话!想起了你,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你,就想到了家乡我的亲人们……
天南地北即墨(mei)滴游子啊,远离了故土,嫩还(han)记得多少乡音,还记得多少怎老家闹闹乎乎(暖暖和和)温暖着嫩胸膛滴地瓜话?怎那甜蜜蜜厚楚楚(淳厚)糊桐拉气(蒜泥辣香味)滴即墨地瓜话呀,会让嫩晕乎乎恣洋洋醉倒在那闹闹乎乎的家乡的怀抱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