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她出生六周就失明,却喜乐地活到九十五岁,其诗歌在全世界各地被传唱。

(文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与其让孩子总是自责“我不是样样都好”,不如引导他认识到“我至少在一个方面很强”。)

著名的诗歌作者芬妮居然把自己的失明看为一种特殊的祝福。她从未被那令人沮丧的打击所征服,反而因此由她心中发出希望的诗歌。年逾九旬时,她还能够对着几百上千的听众侃侃而谈一个小时,不觉得疲累,之后与他们一一握手,然后回到住处,喝上一杯茶,睡得像小孩子一样香甜。

芬妮生于1820年,活到1915年,是最高产的诗歌作者,一生共创作了八千多首赞美诗。她的竖琴和管风琴独奏音乐会,也非常受当时的美国人民喜爱。

她总是喜乐、知足,跟她相处的人时常会为他们自己的低落情绪而自责,因为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五、双眼看不见的“芬妮姑妈”缺少了一般人所拥有的那么多东西,却还是那么喜乐。晚年时,她曾对一位年轻的朋友说:对我而言,我生命中所缺少的许多事物,是许多人宁死也不愿缺少的。此乃他们的不幸——不是我的不幸。那些我所丧失,不能获得的并没有使我感到悲伤;因为我所得到的是那样丰富,每天以喜乐度日。父亲既看顾麻雀,我还要怀疑他的话,则将是一种罪过。信心使我从父亲手中得到美好的礼物。

一位老朋友说:我相信她可能从来就没有过悲观的念头。她说:如果上天不曾允许我失明,我就会被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所吸引,就不会如此专注于天上父亲的至善至美,歌颂他,赞美他,并吸引许多其他人也来跟着赞美他。

她终生喜乐的秘诀:一,知足感恩;二,时刻将心灵安歇在父亲的话语里。

芬妮出生后不久,生了一场病,在治病过程中,视力变得微弱。一名庸医瞎吹瞎指挥,导致她出生六周之后就丧失了视力。她的父母都是新英格兰地区的贫苦百姓,虽然乡亲们为他们一家鸣不平,但最终那个庸医还是逃之夭夭了。她还不到一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然而,芬妮的母亲是个刚强而敬虔的年轻女子。她告诉芬妮:世界上有两位特别著名的诗人,荷马和弥尔顿,都是盲眼的。有时候,上天剥夺了人身体的机能,为的是要让人灵里的见识得到更完全的觉醒。母亲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和语调为成长中的女儿朗诵弥尔顿为自己的失明所写的十四行诗。其中有这样的词句:唯有那最努力于背负他轻省之轭的,最能完全事奉他。

母亲需要出去赚钱养家,就由外祖母担负起了看顾芬妮的重任。外祖母也同样敬虔,她通过自己的讲述,把真理之书的好消息传给芬妮,从而将美好的种子播撒在外孙女心里。她还刻意训练芬妮的记忆力和触觉与嗅觉。

芬妮八岁时,写下这样一首小诗,揭示了她心中感恩知足的奥秘:
我是多么快乐啊!
        虽然我不能看见;
        我已经决定,在这世界上,
        无论如何我会感到满足。
        我要享受许多的祝福,
        那是别人所不能得着的;
        要我因瞎眼而流泪叹息,
        我不能,也不愿意。

“你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被遮住而无法享受视觉的福气,父的话语对我而言更显得加倍的珍贵。许多年来,我歇息在他的话语中觉得非常安适,现在我也从中获得安慰,不论还有多少年活在世上,我将会永远安稳在父亲的话语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成长的岁月里,她背熟了真理书上的许多篇章,包括头五卷书,四卷“好消息”,师兄们的一些书信,诗篇,箴言,雅歌等。

但她渴求知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求父为她开路,让她接受更多的教育。十五岁时,她进了纽约盲人学校,先成为一名被公认为有写诗天分的出色学生,毕业之后又长期在校任教。她的各项功课都好,就是数学不行:她对数学没有兴趣,没有感觉。幸好,校长和老师们以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她,使她的天分得到最好的发挥。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令许多现代教育体制里的孩子羡慕。

用我的话概括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与其让孩子总是自责“我不是样样都好”,不如引导他认识到“我至少在一个方面很强”。

与她交往了二十年的一位中年朋友如此总结他在芬妮身上所观察到的五大特点:非常勤勉;惊人的记忆力;不自私;永远打不败的喜乐;似乎永不休止的同情心。她有许多诗歌都是专门为那些当时正在遭受病痛、丧亲或其他苦难的朋友写的。虽然作为歌词作者,她的收入微薄,但她还是手心向下,将大部分的钱都分给比她更需要的人。

关于帮助双目失明的她活得这么长久,又这么愉快的生活方式,她在九十岁时是这么说的:从做小女孩到现今,我有三个小护卫天使。第一位天使照顾我的饮食。我很注意自己吃什么。有些东西我很喜欢吃,但是护卫天使说:“你最好不要吃。”我就照着最简单的食谱——鲜蛋、水果、蔬菜、小鸡,也喜欢喝茶。第二位天使控制我的脾气,我一直认为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常会做愚蠢的事,所以我下决心要常控制自己。第三位天使保守我的舌头,我常祈求说:“父啊!求你守卫我的口舌。”

我们今天唱的许多诗歌,都是由她作词的。盼望有一天,我们到了父亲的国度里,跟她一起加入那个最大的唱诗班,同唱一首歌,《靠恩得救》。

余生,求父让我们像她一样常常喜乐,将心灵锚定在父亲的话语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张佩佩工作日志2.17 学生讲题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小妙招 讲台,既是老师主导的教学阵地,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学...
    e1c686100e9f阅读 35评论 0 0
  • 娃的书包破了,是双肩带和上沿接缝处,想来是一直受力的结果。算起来这个学期应该是第三个学期了。之前给她缝过一次,后来...
    红糖粥阅读 138评论 0 13
  • 顺势而为,游刃有余——庄子论面对困难的智慧 天地之大,万物纷纭,人生于世,难免遭遇困境。或如山崩于前,或如浪涌于后...
    决定聪明阅读 44评论 0 0
  • 这个x码是吧?其实这篇文章主要说的内容啊,是他看到他组织的一个叫蓝狮子的私董会,高官们在日本开年会返程时在日本抢购...
    我辈之礼阅读 48评论 0 4
  • 德生祥瑞阅读 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