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
二月二,敲门框,
金恁银恁往家扛。
二月二,敲门枕,
金恁银恁往家滚。
每到二月二这天,天还不亮祖母就早早起来手里拿着个擀面杖,对着门框和门枕敲个不停,嘴里还喋喋不休地唱着那个招财进宝的歌谣。蒸个馒头,做个凤凰,也要对着个面凤凰唱“:凤凰凤凰摆摆尾,东楼西楼都盖起。”每到这时,还未起床的祖父总是怒气冲冲地说:“还让人睡不睡?”
这是奶奶在世时的时候常含在嘴里唱着她婆婆留给她的歌谣,讲述着曾祖母的家风传承。
曾祖母做了一辈子生意,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做烧酒,包粽子,淋小盐。只要是寻常百姓家能用得着的东西曾祖母都尽量去尝试。她吃了一辈子苦到晚年也没挣到多少银子,因此唱这样的歌谣也并非拜金,实属是穷苦人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求和奢望。
祖母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从城里嫁到乡下。一双三寸金莲写尽了她的人生悲欢。
三岁时还不谙世事就被她的母亲抱在怀里生生把一双小脚用长长的白布裹住,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全都窝在脚掌下面死死地缠住。
她哭了三天三夜,哭哑了喉咙,她母亲也没发善心给她解下那害她一生的裹脚布。
每当祖母给我讲她裹脚的历史时,我总怪她的母亲,嫌她母亲不疼她。那时还小总是口无遮拦,一边踢啦着奶奶的尖脚小鞋,一边说她母亲太坏。童言无忌,祖母不怪我。我甚至把祖母的尖脚小鞋当作了玩具,在堂屋当门里不停地摆弄着,摆弄着,问祖母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祖母总是夸我孝顺,知道疼奶奶,有时我也会摸着奶奶的小脚问她疼吗?奶奶说:这会儿不疼啦,以前可疼嘞”。
“就不能不裹脚吗?”
“不裹脚不好找婆家,出门子下轿时,婆家人先看新人脚的大小”。
这是什么逻辑?
因为脚小,奶奶干不了地里的重活,因此队里给奶奶派了个看梨的差事。奶奶除了看梨还照看我们几个小孩子。
三妹顽皮,还不会走路就会惹是生非。家后邻居的宝贝儿子石磙在小推车上睡觉,她爬过去扶着小推车的车把站了起来趴在石磙的肚皮上一阵乱咬,石磙的肚皮上留下好几个牙印子,石磙娘看着那几个牙印子心疼得掉泪。祖母一阵给人家陪不是。祖父说这该子太难照看,还是不要放在梨行里了。没办法祖母只好让祖父看梨把我们几个弄回家,给我们唱着至今还会唱的童谣。
小桃树儿,耷拉枝儿,
里面坐个白闺女儿,
吸着烟,搽着粉儿,
磕巴磕巴嗑瓜子儿,
想吃桃,桃有毛,
想吃杏,杏又酸,
想吃李子上河南,
想吃花红面丹丹。
祖母这一唱不当紧,下面接着可就闹反了,有要桃嘞,有要杏嘞,还有闹着吃花红嘞。我倒是不闹吃的,倒是惦记着奶奶童谣里的白闺女,她一定长得很美。奶奶说:“真是戳了马蜂窝啦,再闹就不给唱了”。奶奶一阵嗔怪后就接着又给我们几个唱:
木掀板,挖胶泥,
正月十六请闺女。
请喽闺女没有啥吃,
掂住杀个老母鸡,
老母鸡说,我嘞脖子长,
杀我不胜杀那个羊。
羊说,我四条筋腿往前走,
杀我不胜杀那个狗。
狗说,我黑喽白喽给您看家看嘞喉咙哑
杀我不胜杀那个马。
马说,东地嘞,西地嘞,
都是我耙嘞,都是我犁嘞,
杀我不胜杀那个驴嘞。
驴说,打点好面您放恁,
打点孬面您吃的,
杀我不胜杀那个小猪的。
小猪的说,吃您嘞麸的揇您嘞糠
拿过来小刀见阎王。
奶奶唱罢一群孩子面面相觑,然后哈哈大笑。有夸鸡嘞,有夸狗嘞,有夸马嘞,都说小猪不好,干么贪吃最后连命都搭进去了。祖母的童谣给了孩子无限的遐思。
祖母的童谣是故事,祖母的童谣是史诗。祖母童谣里有我童年的幻想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祖母虽然已走三十年了,可她的音容笑貌,她那脍炙人口的童谣足足影响我的一生。
202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