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二人兼得,为何最后还是败了,只因他忘了后半句。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家起点最低的当属汉室后裔。织席贩lu的刘备,无论身份还是地位,天时还是地利,他都比不上其他各路诸侯,但他独独占据一个人和。不仅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万人敌大将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还有卧龙凤雏等顶级谋士辅佐。三国颍川名士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诸葛亮出山后,一路辅佐刘备,与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初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庞统为刘备效命后,也展现出了过人的智谋,两人都配得上水镜先生的这一句,得一人可得天下的赞美。但刘备同时得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最终却还是没有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和孝直的重要性和卧龙凤雏同样重要。此人属并列关系,此处指的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刘巴。刘巴原本在刘璋手下做事,在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刘邦开始为刘备出力。当时,刘备刚刚占据一周军需物资不足,民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民生不稳。刘邦提出了发行大额货币、统一物价的政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益州的民生问题。在这一政策之下,蜀汉的府库在短短数月之间,府库充实,甚至魏、吴两国的财富都在逐渐向蜀汉输送。纵观三国,魏国最强而蜀汉最弱,但魏吴两国却都因货币体系混乱,一度退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年代,唯独蜀汉因刘巴的经济政策成为三国当中唯一一个货币稳定的国家。诸葛亮也曾感慨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可惜的是,刘巴在公元二二年去世,而与刘巴并列的孝直,指的正是法正,法正是一个非常善于出谋划策的一个人。刘备能夺取益州,也是在法正的策划下成功的,他的个人能力无需赘言。刘备阵营中,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诸葛亮总理后方,确保前线的一切供给,法正则随军征讨,随时出谋划策。可以说,法正是刘备攻城略地的头号谋臣。只可惜天不假年,公元二二零年,年仅四十五岁的法政就因病去世了。刘备对他的逝世十分感伤,甚至一连哭泣了数日。法正死后两年建立不久的蜀汉政权,便在夷陵之战遭遇惨败。诸葛亮感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卧龙,凤雏,子初,孝直,刘备的确全都收到了自己账下,但却并未有机会让他们同时辅佐自己。庞统在二一四年阵亡,此时刘巴尚未归附刘备。法正在二零年病逝,刘巴在二二年去世。到了这个时候,刘备已经不可能得天下了。次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也带着自己的遗憾,并是白帝城。四人中仅余诸葛亮一人担负心腹汉室的重任。再看水镜先生的预言,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此出孝直若亡,一人汉室难兴。诸葛亮确实将蜀汉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子初孝直,偏偏在刘备手下都早早的去世。他们一人擅长经济,一人擅长攻城略地,没有了他们,蜀汉再也没有能力兴复汉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