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从为觉得方言有多么好听,甚至觉得有些语句粗俗,带着一股子湖湘蛮横之气,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说是我们两个家乡人在外面正常的讲话,路人以为在争吵,于是来劝架,结果啼笑皆非。家乡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来一两句普通话,但都不是很标准,无论怎么掩饰都带着原生语言的踪迹。
上大学前,我因为开学较晚,得以在家多呆几天,很多同学却早已提前到校,每日在群里哭嚎着想回家,听听家乡话,我们这些留住民扮演着家乡的角色,那段时间是群里最活跃的时候,也是语音聊天的高峰期,当时的我特别不理解,有那么夸张吗?才离家几天而已。直到自己到了离家2000多公里的地方,才明白乡音的可贵,在这个无依无靠的地方,一个曾经只会出现在地理书的名词,我就那么悄无声息的来了,带着家人的眷恋和期盼,即将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呆上四年。
在这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过去,也没有人去关心你现在的喜怒哀乐,周围的一切你都需要去熟悉。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一开口就是家乡话,瞬间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或许有人说这太夸张了吧,以前的我肯定也是如此认为的,一切都是矫揉造作罢了,但只有经历过才明白吧。在这里别说找同一个市的,就连同一个省的都觉得特别亲切,在社团工作时,有一个姑娘也是湖南人,第一次见面我们就从彼此话中察觉到了某些奇妙的熟悉,乡音就像一根线将彼此串起来,在外人面前,我会一本正经的讲着早已谙熟于心的标普,只有在她面前,才会肆无忌惮的讲着只有对方能听懂的塑普。在这里,我们都是外乡人,因为懂得彼此内心的思念与无奈,所以倍加珍惜这份缘分。
同寝的室友是北方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得贼利索,和家里打电话说家乡话,结果大家都能听懂,真的不是我想听懂的,这方言和普通话压根就没区别呀!另一个室友中原人,按说也是有方言的地方,然而她并不会讲,不会讲,她一直秉持着方言很难听不够优雅,不愿去学,也不去说,久而久之已经习惯了普通话。
或许方言没有普通话那么好听,或许你认为它粗俗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一出生我们就打上了家乡的烙印,从一开始我们所接触的语言就是家乡话,即使普通话普及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讲,然而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呢跳出来说要留住方言,让孩子学说方言呢,因为知道无论你走多远,无论过去多久,有一个声音一直萦绕在耳畔,那就是乡音。乡音是家乡赋予我们的特殊标志,游子在外,听到一句久违的乡音足以勾起你满满的回忆,即使普通话说的再标准,却总也掩饰不了你永远没有办法抹去的那一丝丝乡音。方言是连接游子与家乡的纽带,家乡一呼唤,我们必定放下手中一切,奔赴。
(再说,其实女孩子说着一口流利的方言挺可爱的呢。)